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幼儿急疹
作者:马琳 2020-04-01 11:09:20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词条名称:幼儿急疹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幼儿急疹

疾病科室:小儿皮肤科、儿科

疾病别名:婴儿玫瑰疹、第六病

疾病摘要:

· 2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之一

· 可持续3~5日高热,体温可达39℃或以上

· 热退疹出,皮疹先发于颈部,后扩散至全身

· 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

一、概述

疾病定义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也称为婴儿玫瑰疹、第六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幼儿急疹的特点是,婴儿突然出现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可能会超过40℃,高热持续3~5日,后骤然退热,随之出现皮疹。

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HHV-7也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原体之一。

流行病学

幼儿急疹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患病高峰年龄为6~15月龄,90%的病例见于2岁以下儿童,男女发病率相当。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问题:幼儿急疹的症状及治疗

答案:

幼儿急疹通常以突然的高热开始,体温常高于39℃,也可能会超过40℃,发热持续3~5天后骤然退热,随之可出现压之褪色的皮疹,皮疹始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幼儿急疹可自愈,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于大部分患儿可卧床休息,给予适量水分和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孩子因为发热感到不适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小量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哭闹烦躁时适度应用镇静剂。但对免疫缺陷的患儿或者严重的病例,则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但目前尚针对的幼儿急疹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斟酌用药。

二、病因

幼儿急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是幼儿急疹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HHV-7感染。

幼儿急疹可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基本病因

HHV-6感染是幼儿急疹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原体包括HHV-7、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B型和埃可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等。

诱发因素

幼儿急疹的高发年龄为6~15月龄。

6月龄以上婴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机会较大,这是因为小婴儿从母体接受的抗体可以保护他们免于许多病毒感染,但这种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

三、症状

幼儿急疹通常以突然的高热开始,体温常高于39℃,也可能会超过40℃,发热持续3~5天后骤然退热,随之可出现压之褪色的皮疹,皮疹始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

典型症状

当婴儿接触幼儿急疹患儿并感染了病毒后,感染初期的症状不易察觉,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才会出现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发热

婴儿急疹通常以突然的高热开始,体温常高于39℃,有时可达40℃或以上,高热一般持续3~5日,高热时可能会出现

皮疹

热退疹出,即一旦发热消退,通常会出现皮疹。

皮疹为粉红色细小密集的斑丘疹,通常是扁平的,有些可能会凸起,压之褪色。

皮疹首先出现于颈部、胸部和腹部,然后扩散至面部、四肢。

皮疹不发痒,通常持续1~2日,也有可能在几个小时内短暂出现,随即消失。

伴随症状

大多数患儿除发热、出疹外,整体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跃。

有的患儿可能在发热之前或期间出现流鼻涕、喉咙痛、咳嗽、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通常不严重。

还有部分患儿可出现烦躁易怒、轻度腹泻、食欲下降等。

四、就医

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急疹是一种良性的、

· 发热超过39℃或持续发热7天以上;

· 出疹3天后没有改善;

· 患儿出现

诊断流程

幼儿急疹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其典型特征:幼儿发热3~5日,随之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

医生可通过皮疹特点来诊断幼儿急疹,很少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仅少数患儿可能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查,如免疫功能受损的患儿以及表现不典型的患儿。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急疹在早期比较难以诊断,因为该病最初的症状、体征与其他儿童常见疾病相似。一般如果患儿除了发热,并没有明显的感冒、耳部感染、链球菌感染或其他常见病症的特征表现,医生会建议观察等待,看看是否会出现幼儿急疹特有的皮疹。

就诊科室

小儿皮肤科,儿科。

相关检查

幼儿急疹通常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般用于特征不典型的患儿排查发热原因。

幼儿急疹的血液检查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轻度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在发热阶段早期可能升高,在病程的第3~6日达到最低点,通常不低于3000个/µL,然后在接下来7~10天逐渐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幼儿急疹常需与其他可表现出发热与皮疹的疾病相鉴别,鉴别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如发病年龄段、发热与皮疹之间的时间关系等。

具体鉴别诊断如下:

五、治疗

幼儿急疹本身为

药物治疗

目前对幼儿急疹的治疗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当孩子因为发热感到不适时,可以服用药物帮助缓解不适。

·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处方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退热。

· 由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治疗无效。

· 对于免疫力下降的感染患儿,一些医生可能会开抗病毒药,如更昔洛韦来治疗。

六、预后

幼儿急疹的一般病程为:在高热3~5日后出现皮疹,皮疹持续1~2天,随后的1~3天内会逐渐消退。

因此,大多数幼儿急疹患儿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并发症

幼儿急疹通常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并发症主要有体温骤升所致的

七、日常

该病的日常管理重在让幼儿注意休息、多饮水,同时需要注意监测体温,并多多安抚患儿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虽然幼儿急疹会自行好转,但发热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家长做好对孩子的日常护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的恢复。

· 让孩子多休息,直到体温正常。

· 补充适量的液体,鼓励孩子多喝水,以防止脱水。液体不局限于纯水,其他如奶、清汤及果汁等。

· 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洗温水浴,适当的物理降温可以缓解发热的不适。

· 孩子出疹期间,可能会出现烦躁、易怒、难以安抚等情况,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陪伴。

日常病情监测

对于所有出现发热表现的患儿,家长均应详细记录发病时的具体表现,如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发热,发热时的体温是多少,每一次测量温度的时间以及当时的体温记录,除了发热还有什么其他症状,精神状态如何,什么时间服用的退热药,用药之后的状态变化等。

在就医时将这些内容告知医生,有助于医生更快速、准确得判断病情。

特别注意事项

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鼓励少量多次的进食,多尝试,但不强迫喂食,保证奶量和液体的摄入。

此外,患有幼儿急疹的患儿不适宜长途奔波,但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建议选择人少、空气流动性好、阳光充足的地方,但也要避免过度暴晒。

孩子患幼儿急疹后,应避免去人多的公众场合,以防传染给其他孩子。

预防

目前没有预防幼儿急疹的疫苗。

家长通过避免让孩子接触到其他患儿,同时做好日常的卫生防护,如教育孩子认真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餐具消毒,家具、玩具清洁等,对于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八、参考资料

[1] 胡亚美.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 上册[M]. 2015.3.

[2] Cécile Tremblay, MD. Michael T Brady, MD. Roseola infantum (exanthem subitum). UpToDate.2019.7.22.

[3] Mayo Clinic Staff. Patient Care & Health Information, Diseases & Conditions, Roseola.

[4]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Roseola: Symptoms, Causes, and Treatments. 2019.3.

相关医生:
  • 马琳

  • 相关科室: 皮肤科

    上一篇: 儿童钙化上皮瘤(毛母质瘤)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下一篇: 婴儿血管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