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首届进修医师结业汇报成功举办
2024-08-28 14:16:06 来源:神经内科 神经一党支部 浏览次数:
8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举办首届进修医师结业汇报。神经内科核心组、研究生导师、临床带教医师、住院医师以及各位进修医师参加了本次汇报。
本轮共14名进修学员顺利完成了为期三个月或半年的学习生活,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分别在神经内科临床、脑电图室以及肌电图室进修,作为住院医师参与神经内科病房、各检查室的大量临床工作,丰富了他们的临床经历,梳理了诊疗思路,收获了知识和友谊。很多疾病他们之前都没有遇到过,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科室的各项集体活动,成为了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如今,他们即将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经科室核心组同意,特地准备了本次结业典礼。在结业汇报会上,11位进修医师代表汇报了自己在临床轮转或辅助检查室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病例,展示了他们在神经内科的学习成果,展现了进修学员的学习热情,以及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实力与临床水平。史立端医师通过一例复杂的颅内病变案例,详细介绍了诊断过程与治疗方案,展示了神经内科在处理疑难病症方面的精湛医术与深厚功底。张欢欢医师分享了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的病例,阐述了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王琳琳医师则以一个生动的比喻,通过《会跳舞的眼睛》这一题目,介绍了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这一罕见病。罗飞医师的汇报聚焦于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发的抽搐症状,强调了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针对CDKL5缺乏症这一罕见病,张云续医师详细介绍了它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于泠雨医师通过讲述一例抗NMDAR脑炎患儿在神经内科迅速明确诊断顺利康复的故事,展现了神经内科团队在疾病救治方面的高效协作与精湛技术。赵存存医师结合进修期间的多个案例,就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与影像表现进行了详细阐述。王海玲医师通过《不幸?幸运!》这一题目,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遗传性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与免疫性疾病并发的罕见案例。梁艳龙医师则深入解析了静脉窦梗阻这一复杂病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难点。朱兴连医师就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一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和诊疗指南进行了全面介绍。林珊医师则通过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肌电图这一主题,展示了肌电图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汇报结束后,神经内科主任熊晖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进修医师们圆满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她不仅高度肯定了进修医师的付出,更对带教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强调了“全国儿科是一家”的理念。她鼓励进修医师回到当地岗位能够学以致用,开展多中心研究,期待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十四位进修医师,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将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更多患儿与家庭带来希望。
神经内科 神经一党支部
进修心得
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神经内科王琳琳:
6个月前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一个大风呼啸却艳阳高照的清晨走进了北京儿童医院的大门,门前站立着一尊精瘦干练的爷爷形象的铜像——诸福棠老先生的半身铜塑,他慈祥的笑容瞬间把我的忐忑融化了一大半。来到神经一病房报到后,明确了自己的带教老师,她是一个温柔又可爱的90后北大博士,在我心中真的是高不可攀,可是对待我们却又谦逊有礼,周围的老师及护士老师们也很平易近人,我心中的忐忑就此烟消云散。了解了学习及工作的流程后,就正式开启了我的进修生活。
转眼院子里的玉兰花开了,每天被老师们强悍的专业水准“碾压”的我,不停地在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之间徘徊和重塑自己,真是痛并快乐着。
诸老铜像背后的海棠花像雪一样飘落在我的肩头,我对于专业知识和工作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进修生活渐入佳境,心态也平和了很多。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查阅文献,及时更新知识,逐步塑造神经科知识大框架,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老舍先生曾说过“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而我却在北京的初秋结束了进修生活,感谢各位老师,带着我向“小儿神经科学”更靠近的每一步。很荣幸能跟各位,平常只能在“文献”“专家共识”和“疾病指南”中看到名字的专业大神们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您们成为了我在小儿神经病学这条路上前进的明灯,照亮前方深邃的路。后会有期。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王海玲:
我叫王海玲,因为本单位要开始划分儿科亚专业,所以来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整个进修过程我的感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
第一天来到医院,作为一个神经专业小白,第一个关键词是规范。这种规范熊晖主任和其他专家都严格要求,比如癫痫交班,要规范描述癫痫的发作形式、病因或可能病因、是否明确到综合征等。这些规范要求在无形中锻炼了我的专科思维,让我更好地从事神经专业工作。
第二个关键词是专业。临床小讲课上主治老师侃侃而谈,病例讨论会上,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经验,给患儿作出更有益的建议,专业讲课上各位主任结合临床讲得透彻明白。只恨自己脑子不够用,不能全部记下来。每个工作日因为大量的知识冲击而幸福,又因为不能全部掌握而烦恼。
第三个关键词是遗憾。6个月的进修时间即将过去,我常想今后可能很少有机会再接触这么多不同的专业病人,很少有机会跟专家们如此近距离学习。如果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自己说:一定要多接病人啊!
进修学习即将结束,我在北京儿童医院接触了从没见过的疾病,学习了神经专业的诊断思路,了解了新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我今后从事神经专业工作的基础。即便以后,我也会怀念这段充实、愉快的进修生活。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梁艳龙:
半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回想起过去的六个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点点滴滴,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来到神经内科一病房的第一天,看到病床上的患儿,听到监护仪此起彼伏的报警声、透过气切管急促的呼吸声,见到时不时地抽搐、不间断的肌张力障碍等等,我真是有点忐忑。但忐忑很快被张炜华主任医师温暖的话语打消,她让我们安心在科里学习,把自己当成神经内科的一份子,专业的困惑,科里会尽力指导;生活的困难,科里会尽心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证明,这些不是空话。每次遇到特殊病例,张炜华主任医师会抽出交班后空余时间,为我们讲解,并固定每周五科内晨间小讲课,为我们讲解专业知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主任在病房穿梭,时时刻刻关注患儿,安抚家长,这让我们进修医生有了值班的底气。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恩师。这里的每位老师不仅专业技能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强,而且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我十分感谢任长红副主任医师在进修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任老师每天带领着我们查房,结合病人,把一种疾病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到最新进展全面讲解,把自己总结的临床经验传授于我们。每当接一个新患者,任老师会带领我们进行详细的专科查体,帮我们捋清思路,指导医嘱开立。我们书写的病例,老师亦会认真修改,并予讲解,这使我们从中收获满满。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是秋。言传身教,惠及四方,吾稇载而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又是出发时。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史立端: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进修的6个月马上要接近尾声。作为一名普儿科医生,对神经内科专科疾病了解不多,想当初在入科前特别忐忑,但入科后很快就没了顾虑,短短半年时间,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收获。
科室里的各位老师,他们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技术,也有与之匹配的人文素养,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待我们也很亲切,毫无架子,任何时候都会耐心详细地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
整个团队的学习氛围也特别浓厚,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科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同时老师为我们进修生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利用下班时间,不辞辛苦地给我们授课,将自己积累的丰富专业知识和宝贵工作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
学有所思,行有所向,带着进修期间在北京儿童医院的所学、所悟、所感,我将不忘初心,深耕细作,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