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感冒
作者:徐保平 2020-04-22 11:03:01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婴儿感冒
疾病科室:儿科
疾病别名:无
疾病摘要:
·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流鼻涕、鼻塞、咳嗽、发烧、腹痛等症状
· 一般7~10天可自愈,对症治疗为主
· 在感冒易发季节,要做好婴儿预防
一、概述
疾病定义
感冒即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简称上感,是婴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为中医概念,指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主要是鼻、鼻咽部和咽部黏膜的炎症,导致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特征。
流行病学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类型,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婴儿感冒在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较多。病毒传播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偶尔可经过肠道感染。
疾病类型
按临床类型可分为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者还可分为疱疹性咽峡炎和咽-结合膜热。
按发生炎症部位可分为:急性鼻咽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二、病因
大多数病原体都可引起婴儿呼吸道感染,90%以上感冒为病毒引起。
基本病因
感冒的病原主要是鼻病毒(约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约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约5%)、副流感病毒(约5%)、腺病毒(<5%)和肠道病毒(<5%)、人类偏肺病毒等。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常见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感染亦可见。
诱发因素
婴儿感冒有以下诱发因素:
· 有基础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患儿易患感冒且症状重,特应性体质儿童也易患感冒;
· 营养不良、贫血、过度疲劳、着凉或缺乏锻炼等个体因素;
· 气候季节变化、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
三、症状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与病原、年龄相关,婴儿症状相对较重。一般始于感染后的10~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天,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3周甚至更长。
典型症状
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低热等,多于3~4天内逐渐缓解。严重者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蠕动亢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相较于年长的患儿,婴儿鼻咽部卡他等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较重,且出现咳嗽、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骤然起病,多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热程在2~3天至1周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 , 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膜炎,可伴球结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
伴随症状
多见于婴儿,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出现相应症状。年长儿患链球菌性咽炎在2~4周后可能进一步出现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四、就医
患病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诊断,但须排除其他疾病(如多种传染病的前驱期、流行性感冒和变应性鼻炎等)。此后,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查,以便指导治疗。
医生主要根据患儿
就诊科室
儿科/儿内科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婴儿的病史采集只能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其明显的体征,需要医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与询问以及家长的配合。其重要相关症状包括鼻咽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
· 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血常规只可作为判断病原的参考指标之一,并非绝对指标。
病原学检查
对于大多数患儿,一般不必开展感冒的病原学检查。病毒抗原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可明确病毒病原。细菌感染者可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细菌培养以帮助寻找致病菌。
鉴别诊断
多种传染病的前驱期症状与感冒症状相似,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乙型脑炎、手足口病等,需注意加以鉴别。
流感
流感患者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常以感冒形式出现,而后突然高热不退,同时腮腺炎性肿大,面颊肿痛,持续3~5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寒战高热、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淤斑或淤点。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甚至抽搐。如患儿突发高烧,并伴剧烈头痛和呕吐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集中在7~9月份且高发于10岁以内儿童。临床可见体温迅速上升,伴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甚至抽搐、昏迷,少数有肢体瘫痪等,检查脑脊液有助确诊。
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感冒,有发热、流涕、咳嗽、打喷嚏等症状,伴有两眼发红、畏光、流泪。患儿口腔内可出现白色斑点(Koplik斑,柯氏斑),周围有红晕。发病第四天,患儿开始出皮疹,从耳后开始,以耳垂为中心,由脖子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约历时3天后渐消退。
麻疹易引发肺炎、心力衰竭、脑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一旦染病,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猩红热
猩红热先有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先是耳后、颈部、上胸部,一天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红晕可暂时消退,10秒钟则再恢复猩红色。
水痘
水痘发病最初两天很像感冒,但一般在发烧当天出疹子,包括丘疹、水疱疹、水疱破后形成的结痂疹等,疹子较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病初可表现为发热、咽痛,随之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传染性强。
风疹
风疹一般症状较轻,仅有低热及较轻的感冒症状。通常于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是面部和颈部,一天内蔓延至全身。
五、治疗
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休息、适当补水等。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注意隔离,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感冒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部分中药制剂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
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
对症治疗
· 高热伴不适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采用物理降温。
· 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 鼻塞者可酌情使用
· 感冒药最好使用温开水冲服,和奶粉一起服用可能会影响感冒药的药效。
中医治疗
风寒感冒证
治法:辛温解表。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另外紫苏叶对风寒感冒有一定作用,但由于紫苏叶含大量草酸,频繁服用易导致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收到损伤,严重者还有可能损害内脏的造血能力。
风热感冒证
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证
治法:清暑化湿。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疫感冒证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六、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呈自限性,无并发症的患儿通常5~10天可自愈。
但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少数重症患儿可因呼吸、心脏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并发症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患者,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链球菌性扁桃体咽炎者患病2~4周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七、日常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适度运动、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手等),可有效预防感冒。
感冒流行期间,应注意室内通风,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家庭护理
· 日常:患儿居住环境要注意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室温、湿度适宜。
· 高热发烧时,注意卧床休息,供给足够水分,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洁,注意呼吸道隔离,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饮食清淡(如稀饭、蔬菜等),忌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忌强迫进食;
· 感冒发烧时应勤换衣物,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避免着凉;
· 感冒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如游泳等);
· 感冒期间不可接种疫苗,当痊愈后1~2周可以接种。
日常生活管理
坚持日常性的消毒隔离。保持室内空气对流通风。
注意饮食,少吃生冷辛辣食物。
日常病情监测
对于发热的患儿要进行体温监测,必要时药物退热治疗,若始终处于高热状态应进行就诊。
预防
·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膳食、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被动吸烟。
· 注意感冒患儿衣着适宜,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相对隔离。
· 勤洗手。
· 提倡母乳喂养。
· 感冒易发季节可戴口罩,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八、参考资料
[1] 陆权 执笔.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9):680-686.
[2] 艾军,汪受传,赵霞,等.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1-3.
[3]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倪鑫.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47-1251
[4] 李玉林.病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19-323,339-345.
[5] https://www.webmd.com/hepatitis/qa/what-are-symptoms-of-viral-hepatitis
[6] https://www.webmd.com/children/vaccines/mumps-symptoms
[7] https://www.webmd.com/a-to-z-guides/understanding-scarlet-fever-symptoms
上一篇: 小儿发热
下一篇: 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