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作者:徐保平 2020-04-01 10:53:04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疾病科室:儿内科
疾病别名:无
疾病摘要: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于2~6月婴儿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
· 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一、概述
疾病定义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可由病毒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于2~6个月的小婴儿。
主要表现为鼻塞伴/不伴流涕,1~2日后,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喘憋,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面色紫绀等,咳嗽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
流行病学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于2~6月婴儿。
符合以下情况易发生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年龄<12周的婴儿、早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还包括有慢性肺疾病、先天性气道畸形、囊性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肌肉病、免疫缺陷病、唐氏综合征等的患儿。RSV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在我国北方流行高峰在冬春季,在南方为夏秋季。
传播途径
该病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儿有分泌物的手。
二、病因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
基本病因
毛细支气管炎直接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常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最易引起重症,并可引起暴发流行,其他病原包括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另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三、症状
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憋、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
典型症状
毛细支气管炎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发热等,1~3日后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喘憋等。咳嗽和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的特点,患儿呼吸频率增快,医生听诊时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等。
伴随症状
伴有吐奶、喂养困难、烦躁的表现。
四、就医
患病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阵发性咳嗽、喘憋、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等表现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主要根据患儿年龄、病史、特征性症状及体征并结合辅助检查来诊断,以及评估有无发生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
患儿发病年龄偏小,一般在病程3天左右出现明显的喘憋,可见呼吸增快及呼吸费力,医生听诊可闻及哮鸣音、细湿啰音,X线检查在初期可见肺气肿表现,与其他类型疾病鉴别后即可诊断。
就诊科室
可到儿内科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 突出表现为呼吸浅快,约60~80次/分,脉快而细,可达160~200次/分,可见明显鼻扇、三凹征。
· 严重患儿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绀。
· 胸部常伴呼气相呼吸音延长,喘鸣音,或湿啰音。
· 由于存在肺气肿,肝下界可下移。
胸部X线检查
可见全肺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表现为肺部过度充气征,也可见斑片状浸润阴影,可因痰栓阻塞形成局部肺不张。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无明显异常。
动脉血气分析
病情较重的小婴儿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呼吸衰竭,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病原学检测
对鼻咽抽吸物进行病原学检测。
鉴别诊断
需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心力衰竭、吸入异物、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鉴别。
支气管哮喘
婴儿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多为毛细支气管炎,若反复多次发作,亲属有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史。则可能为支气管哮喘。
急性支气管炎
无喘憋,肺部听诊可闻及不固定的、易变的、散在的干湿性啰音,随咳嗽、体位而变化。
百日咳
有典型症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鼻咽分泌物细菌培养或PCR检查可有助诊断。
心力衰竭
患儿多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胸部X线可见心影扩大。
吸入异物
少见出现喘息或喘憋,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
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
生后可出现喉鸣或喘鸣音,吸气时出现三凹征,肺部听诊闻及吸气相喉鸣音,无呼气相哮鸣音,无湿性啰音。
五、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治疗基本上是支持治疗,以监测病情变化、供氧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定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并发症。
一般治疗
治疗期间监测病情
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呼吸衰竭,尽快给予对症治疗;注意温度及足够的液体入量,必要时可予鼻饲,增加空气内的湿度很重要。
供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浓度。在海平面、呼吸空气的条件下,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2%者有吸氧指征,调整吸入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4%~96%。吸氧前要吸痰清理气道、摆正体位,保证气道通畅。
补液
争取多次口服补液来补充因快速呼吸失去的水分,必要时静脉补液。要注意输液速度,控制液体入量。
呼吸支持
出现以下情况,医生会进行无创或者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
· 三凹征进行性加重、鼻扇及呻吟呼吸;
· 吸氧下不能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 呼吸暂停,特别是频繁的呼吸暂停。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
对于有哮喘高危因素(哮喘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有早产儿肺部疾病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或重症患儿,可以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果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糖皮质激素
可选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一般不推荐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在憋喘严重时可使用。
抗病毒药物
必要时可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
除非有合并细菌感染的依据,否则不常规使用。
帕利珠单克隆抗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治疗及预防,帕利珠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有发生重症风险的高危儿的预防。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六、预后
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多数良好,绝大多数患儿能够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原有心肺疾病和其他先天畸形的婴儿以及新生儿、未成熟儿的病死率高。部分患儿易于病后半年内反复咳喘,日后可能会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疾病。部分患儿肺功能异常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并发症
毛细支气管炎常并发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由于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同时摄入液体不足,患儿可合并脱水。应争取多次口服补液,必要时静脉补液。要注意输液速度,限制液体入量。
呼吸衰竭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痰、吸氧处理,必要时呼吸机治疗。
心力衰竭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应及时应用抗心衰药物。
七、日常
毛细支气管炎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保持空气湿度、保证无烟环境、多次口服液体等。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体温、喘憋情况、呼吸频率、心率、喂养情况、一般状况等。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要进行隔离,不接触其他未患病儿童,防止传染。接触患儿分泌物等物品,需要勤洗手。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方面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
液体入量
摄入充足的水分,避免脱水。由于喘憋,患儿饮水速度明显减慢,家长要注意避免患儿的呛咳。
生理盐水滴鼻
可缓解患儿气道充血,并且安全无刺激。
保证无烟环境
患儿吸入二手烟会加重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教育,为患儿创造无烟环境。
预防
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儿体质,提高免疫力。
阻断传播途径
减少去人员密集区,远离感冒、咳嗽、咳痰的病人。
八、参考资料
[1]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倪鑫.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47-125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毛细支气管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 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53(3) :168-171.
[3] Cavaye D , Roberts DP , Saravanos GL et al. Evaluation of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bronchiolitis: AGREEments and controversies[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9;55 (1):25-31.
上一篇: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下一篇: 小儿肺炎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