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西合奏,静待“肠”鸣——第20期全国儿科中西医协同联合教学查房顺利举办
2025-11-06 17:40:01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10月30日,2025年全国儿科中西医协同联合教学查房第20期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中医儿科质控中心牵头,联合深圳市中医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中医儿科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委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儿童医院中医学科党支部共同主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联合质量控制办公室、中西医协同教研室以及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等联合承办。 

本期中西联合大查房以小儿肠麻痹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协同治疗为主题,从小儿肠麻痹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病例的中西医协同治疗切入,汇聚了全国多地儿科领域的中西医专家。通过多视角深入研讨小儿肠麻痹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常规西医诊疗方案的难点,以避免二次手术,同时探讨了中西医治疗协同的时机及合理方案,为中西医协同提供了新思路。本次查房活动由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何强和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主任张克青共同主持。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在开场致辞,介绍了近十年来保定医院外科诊疗及手术级别的飞速发展,中医科也在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的帮扶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全院实行“中医全院一张床”的管理下,促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实现了中医诊疗资源的全域覆盖。最后田剑院长强调,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承办本次查房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场思维的碰撞,对于推动中西医协同诊疗新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分享环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凯娟率先介绍了一例被诊断为术后不全肠梗阻的病例。该病例采用了中西医联合干预方案,运用中药离子导入等中医适宜技术,数日后,临床不全肠梗阻症状消失,复查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成功避免了二次手术。从此次病例分享中,参与学习的医师切实体会到了合理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所具有的优势,这为中西医协同诊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案例。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普外科魏山坡主任详细解析了小儿肠梗阻的西医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规范治疗方案。在讲解中提供了许多真实病例,术中及术后图片,为大家生动地讲解了小儿外科在治疗小儿肠梗阻的优势。同时他也指出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术后肠黏连、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等,在外科治疗过程中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中医适宜技术在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希望今后进一步与中医科合作,加强中西医协同治疗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医科主任张克青讲解小儿肠麻痹属中医“肠痹”范畴,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系统梳理了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论治思路。详细讲解口服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在小儿肠痹治疗中的应用。张克青主任强调,外治法作为内治法的有益补充,在儿科临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危重、昏迷或口服中药依从性差者,可给予外治方法辨证论治。应该根据病情变化,实施“先外后内、先通后补”的中西医协同阶梯式干预策略。临床希望达到避免再次手术,减轻患儿痛苦,显著缩短病程的效果。

讨论环节中,北京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普外科刘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艳萍,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郝静围绕中西医协同治疗小儿肠麻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临床经验与研究计划。专家们一致表示,希望未来能共同探索并制定一套针对小儿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以标准化的方案惠及更多患儿。

本次针对小儿肠麻痹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开展的中西医协同查房,将疾病的西医规范化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优势相整合,提出了“先外后内、先通后补”的中西医协同阶梯式干预策略。该策略为小儿肠麻痹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疾病管理提供了合理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参会专家均深刻体会到,中西医协同在小儿外科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西医应携手为之共同努力。

中医科

下一篇: 张国君书记带领癫痫中心团队参加CAAE国际癫痫论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