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齐翔 > 科普知识 > 正文

皮毛窦

2025-08-26 16:22:43 浏览次数:

皮毛窦又称藏毛窦、潜毛窦,属于畸形发育,可出现在枕部到骶尾部间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最多见,可与脊柱裂伴发。瘘口常呈针眼状,四周往往有少量异常的长毛、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瘤样改变,有的还会伴发脂肪瘤。窦道所经处,相应部位可有颅骨、硬脑膜、棘突、椎板、硬脊膜缺损。瘘管向深方生长,可以终止于脊髓内、脊髓外,硬脊膜等处,绝大多数皮毛窦瘘管会在这里形成一囊性肿物,肿物和瘘管内层壁有上皮细胞结构,会不断有分泌物产生,这些黄色或白色牙膏状分泌物从瘘口排出,当然有的也没有。这个病主要通过深方的囊肿不断增大压迫神经和脊髓导致出现神经症状,比如肢体疼痛、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另外这些分泌物会伴发感染,严重的会发展为脑脊膜炎,甚至反复发作,而无感染时则易被忽视。出生后发现这种皮肤瘘口要立即就诊,做核磁共振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瘘管走行和囊肿的位置形态。治疗原则:出生后一旦发现,未感染者尽快切除,感染者在感染适当控制后手术。具体手术过程,形象地说,瘘管就像一个老鼠洞,在土地(皮肤)表面开一个或两三个小口,向深方延续到最深处形成一个大的洞穴,手术就是要将瘘管和终端的囊肿全部切除才行,否则极易复发。

图片14.jpg

骶部皮毛窦

图片15.jpg

近距离看一下,瘘口针眼大小,周围皮肤微红,瘘口内有少量分泌物。

图片16.jpg

核磁共振显示瘘管及椎管内的囊肿。

图片17.jpg

手术中正在从脊髓及神经上分离囊肿。(白色条状物)

图片18.jpg

完整切除的囊肿。

皮毛窦应与骶尾部单纯皮肤凹陷鉴别:一般这种凹陷位于很低的位置,直径在几毫米至1-2厘米之间,多呈圆形,有的呈细长沟状,或呈裂隙状,扒开两端可见凹陷的底部,一般是类似正常皮肤,底部常可触及尾骨尖,没有分泌物。这种凹陷一般不与椎管内相通,也不影响脊髓和神经的发育,所以大多无需治疗。

图片19.jpg

呈裂隙状。

图片20.jpg

呈类圆形。

图片21.jpg

呈典型凹陷状。

最后说一句,这种凹陷与有无脊柱裂一般没有直接关系,与有无脊髓栓系有没有关系,有无脊柱裂和脊髓栓系要做核磁共振才能诊断。

下一篇: 脊髓栓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