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健康报】63天,打赢患儿生命保卫战
2025-07-03 17:41:10 来源:健康报 浏览次数:

在长达63天的生命保卫战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余个专业团队联合攻坚,成功救治了一名极其复杂巨大腹膜后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日前,患儿术后复诊,恢复良好。

3月18日,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王焕民主任医师门诊来了一名挺着“娃娃肚”的9岁男孩。检查发现,男孩腹腔存在巨大占位性病变。王焕民立即安排病理会诊,结果提示外周型神经母细胞瘤。

为减少手术等待时间,王焕民与患儿父母充分沟通后,将患儿收治于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3月27日,王焕民带领团队为男孩手术。打开腹腔后,在场医护人员感到吃惊:肿瘤大小约30×20×10厘米,几乎所有腹膜后重要血管都像钢筋水泥般被巨大肿瘤包裹,血管被拉长、推挤移位,变得十分纤细,血管壁也被肿瘤侵蚀。这意味着,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血管,造成大出血;胆道、胰腺、肠系膜等重要组织也被肿瘤侵犯,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极高。

经过11小时的“精工细作”,这颗巨大肿瘤被剔除。而这仅是生命保卫战的开始。

4月15日,男孩突然出现胆漏、胰漏、腹腔出血合并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多重并发症,血红蛋白骤降至71克/升。考虑到患儿存在胰腺损伤、迟发性胆道损伤,保定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孟德光与王焕民沟通后,决定紧急实施开腹探查手术。术中进行“大网膜部分切除+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胃修补+胆道重建术”,过程异常艰难。

4月21日凌晨,男孩再度呕血、便血,血红蛋白仅为69克/升,提示仍有活动性出血,情况危急。北京儿童医院与保定医院转诊“绿色通道”迅速开启,男孩被紧急转入北京儿童医院。

4月22日早8时30分,一场多学科会诊聚集了重症医学科肿瘤外科普外科影像中心及北京医院血管外科专家。专家讨论后认定,肠系膜上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亟待拆除的“定时炸弹”,一致决定急诊行开腹探查术。

手术于4月22日下午进行,由王焕民组织肿瘤外科成海燕主任医师、常晓峰副主任医师,与普外科副主任庞文博、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刁永鹏副主任医师协作实施。

术中发现,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均出现破损,正是活动性出血的罪魁祸首;肝肠吻合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渗出,考虑存在吻合口漏……在后续9小时内,近20名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与护理团队紧密协作,最终解决两处动脉出血,对肠系膜上动脉进行大隐静脉血管替换重建,并完成胆漏修补。

活动性出血“警报”解除,男孩状态基本稳定,但持续存在的胰腺损伤却令人揪心:其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最高飙升至正常水平上百倍,若不加以解决,仍可能腐蚀血管,导致男孩腹腔再次出血、感染。尝试多种常规方法仍未彻底解决胰漏难题后,4月29日,超声科吕传凯主治医师借助超声引导,在男孩胰腺周围置入两根引流管。至此,腹膜后及腹腔内胰液得以通畅引流,效果立竿见影,胰漏逐步好转。

5月7日开始,男孩整体病情趋于平稳,陆续尝试饮水、无脂流食、无脂半流食,并逐渐恢复食欲,开始下床活动。5月29日,在住院63天后,男孩终于出院。

“目送男孩脚步轻快地离开病房,参与救治的医护团队深感欣慰。”王焕民说。

上一篇: 【北京日报】有医说医|孩子不高怎么办?破解5大身高谣言!

下一篇: 【光明日报】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生命接力,让食管断裂男婴重获新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