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招练就孩子一颗稳定坚韧的心
2025-01-24 09:15:12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心身医学科 浏览次数: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提升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素养,是帮助他们成长为情感健康、心理成熟个体的关键。假期来临,在传统的安排之外,家长可以增加一些心理元素,提升孩子及家庭的心理能力,不妨试试这十招。
第一招:教孩子守住心理边界
教会孩子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帮助他们理解“我是谁”和“别人是谁”的区别。父母可以通过示范和对话,帮助孩子识别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对自己不尊重的,并教导孩子如何坚定而礼貌地说“不”。父母可以演练“侵犯”孩子“领地”的行为(比如进入孩子的房间翻看东西,查看孩子的手机等等),看看孩子是如何应对?心理边界被“侵犯”后孩子会有愤怒的行为,这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察觉自己的愤怒,合理的表达愤怒。
第二招:教孩子表达拒绝
拒绝感是正常的情感反应,关键在于如何表达。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语言而非行为来表达拒绝,例如使用“我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是因为……”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孩子应学会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表达拒绝,避免过于内敛或过于激烈。表达拒绝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外显展现,是孩子力量感的体现。父母以身教的方式表达拒绝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最常见的是延迟满足策略。
第三招:锻炼孩子自我觉察能力
自我觉察是指对自己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意识。家长可以通过问孩子开放式问题(如:“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觉得这件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来促进孩子的自我反思。同时,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他们的情绪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此时此刻”策略,在一些人际沟通或矛盾中,可以借助正念觉察来“看到”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和表现。
第四招:教孩子与自己(父母)博弈
“博弈”不是亲子冲突,而是理解和尊重彼此观点的过程。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表达不同的意见,并学会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进行谈判。此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感受。通过家庭中的“博弈”训练,孩子学会了与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求同存异的驾驭能力,是适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五招:教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教会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意味着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迎合外界的期待。通过激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的自信和自我认同。在家庭中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选择,让他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真实性格。
第六招:教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
情绪识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通过情绪卡片、情绪图表等工具,帮助孩子识别和命名不同的情绪。此外,应鼓励孩子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语言表达、绘画、运动等,避免情绪压抑或失控。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可以学会健康地表达和管理情绪。其实,我们经常讲的提升情商的关键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而非是成为所谓的“社牛”或“八面玲珑”。
第七招:帮孩子定义自我
定义自我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等。父母可以通过开放式对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孩子在多样的体验中找到自己。自我的独特性是自我认知的关键。通过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感和独立的个性,孩子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面对挑战时也能保持坚定的内心。此外,自我暴露是一个不错的策略,父母可以尝试进行自我描述,引导孩子进行自己的认知。
第八招:帮孩子分析自己的过去
理解过去的经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应对未来的挑战。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是关键,而非是用所谓的成功或失败来定义。通过讲述家庭故事或反思过去的挑战,孩子可以学会如何从经历经验中感受和体验,并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未来的智慧。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回顾自我过去的关键事件,探讨自己是如何定义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情的。这样积极的探讨可以让孩子逐渐放下对于自己过去的认知。
第九招:教孩子识别自己的心理困惑
孩子要学会识别自己的心理困惑,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父母可以通过日常对话,让孩子明白寻求帮助并非软弱,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在学校、家庭或人际关系中的困惑。父母可以尝试进行自我分享,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惑向孩子求助,一方面增加了亲子沟通,一方面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心理困惑。
第十招:教会孩子进行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兴趣、性格、价值观及自我成长等各方面。父母可以通过提供各种探索机会,鼓励孩子从多角度了解自己。定期的家庭心理对话也能帮助孩子回顾成长轨迹,进一步思考和规划未来。自我的探索是内在力量成长的关键,而父母的静心陪伴、无条件接纳与“有限、有原则”的支持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力量。
这10条心理建议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心理能力与素养,促进孩子的自我心理成长,还能促进家庭的情感沟通理解与“心灵共振”,从而在未来纷繁复杂的挑战中保持孩子内心的稳定与坚韧。
上一篇: 直面青春期的“声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