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阳性,一定是过敏吗?
过敏原检测阳性仅表明机体对某种物质,存在发生过敏反应疾病的几率或风险(即“致敏状态”),但并非等同于正在发生过敏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就确诊过敏性疾病,未检测出过敏原阳性就不是过敏疾病”是非常武断的结论。
过敏原测定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这主要与不同花粉间的交叉致敏、皮肤点刺试验受皮肤敏感性影响等有关。绝大多数过敏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举例来说,桦树花粉过敏原蛋白质中主要的组分Bet v 1与其他一些花粉中有相似的蛋白质组成成分,当某位患者血液化验结果显示很多种花粉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简称为sIgE)呈现出阳性结果,但该患者并没有在该类花粉播散季节出现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等症状时,就不能判定为多重花粉过敏反应。再比如,尘螨过敏原蛋白质中有一种微量的组分被称为Der p 10(化学本质是原肌球蛋白),与虾、蟹等甲壳类食物蛋白质中含有的蛋白质组分相同。当尘螨过敏原检测阳性,同时也出现了虾、蟹等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时,并不代表一定对虾、蟹过敏。而皮肤点刺试验出现的假阳性,往往是与皮肤敏感状态有关,例如存在皮肤划痕症时,进行点刺试验会出现对很多过敏原反应阳性结果,甚至对点刺时采用的阴性对照溶液也发生阳性反应结果,因此当具有这样的超敏反应体质时应避免进行皮试检查。
同时,还有一些情况会导致假阴性结果。比如一些过敏原检测的组合项目主要涵盖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牛奶、鸡蛋等),未涵盖一些专项的过敏原(如某些不常见的水果、昆虫毒液等),因此对某些不常见的过敏反应有可能存在无法判定的问题。另外,一些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未得到充分有效治疗,或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也可能导致血液或者皮试的检测结果出现与实际病史不符合的现象。
正确认识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检测适用于有明确过敏症状、家族过敏史或需指导免疫治疗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时不建议做盲目筛查,尤其易引发不必要的食物规避。此外,过敏状态可能随年龄而变化,比如幼年时对牛奶、鸡蛋过敏反应,成长后可能逐渐耐受,变得不再发生过敏反应,对于这类孩子,需定期复诊,与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沟通,必要时定期监测过敏原状态的演变以便调整饮食策略以及环境过敏原治理。
过敏的确诊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不能仅凭过敏症状、过敏检测是否阳性就简单下定论。过敏专科医师多根据病史、查体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来确诊过敏性疾病。病史采集包括:典型症状(如食入食物后出现的速发皮疹、口唇肿胀、呼吸道消化道不适症状)、家族史、环境因素暴露与症状的相关性等;典型体征包括皮肤湿疹皮损、风团、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辅助检查如s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此外,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炎症、反复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病、寄生虫感染等。
下一篇: 孩子过敏怎么办?敏童管理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