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荣耀医者”名单揭晓,北京儿童医院获7项殊荣
2024-12-20 10:34:03 来源:宣传中心 浏览次数:
树立医者典范,礼赞大医精诚,12月18日,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的“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第八届公益活动年度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2024荣耀医者”礼赞名单隆重揭晓,北京儿童医院6名专家和1个团队获“荣耀医者”殊荣。其中,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原副所长徐肇玙荣获生命之尊,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荣获学术创新,党委书记张国君荣获科普人文,神经外科名誉主任葛明荣获金柳叶刀,中医科主任医师胡艳荣获中华医药贡献,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荣获医院管理,由血液病科主任吴润晖带领的血友病团队荣获金牌团队。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推选出900余位“荣耀医者”。活动通过讲述医者故事,传递了“只有医者有尊严,患者才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的尊医理念,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在业界树立起了医者典范,充分唤起了社会各界尊重生命、尊敬医者的共识。
倪鑫(左3)接受致敬
张国君(右2)接受致敬
葛明(左5)接受致敬
胡艳(右2)接受致敬
田剑(左1)接受致敬
吴润晖(右5)代表团队接受致敬
本届专家团由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主委等权威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仝小林担任轮值主席。经评估和择优,此次形成包含103位个人和12个团队的礼赞名单。
徐肇玙——生命之尊
她,一生都在用科研为儿科临床发展铺路——她是徐肇玙,今年101岁,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副所长。
1923年,徐肇玙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受到父亲影响,她自幼便对医学充满兴趣,194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于1956年调至北京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内科和传染科疾病的诊治。
徐肇玙在临床深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病理机制不明对精准诊疗的巨大制约。1976年,她受命组建基础研究团队,建立临床免疫、病毒、药理、细菌与同位素四个研究室,打开了儿科研究新局面。她带领研究团队探索了小儿免疫缺损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研究了中药肺炎合剂在改善小儿肺炎症状方面的药理作用,调研了北京地区小儿腹泻病例中各类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开展了小儿肺炎病毒的分离工作,并将同位素技术引入临床实践。1982年,卫生部妇幼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合作,在国内各地开展小儿急救与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徐肇玙被借调到项目办公室担任主任。她带领项目组在全国13个儿童医院筹建起小儿急救重症监护病室,并设立了10个妇幼卫生示范县,为我国妇幼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倪鑫——学术创新
他,承前人理论,启后人空白,专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难点、痛点,续写无数医学新篇章——他是倪鑫,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倪鑫紧紧围绕“微创、综合和循证”的发展思路,引领儿童肿瘤防治体系的建设,开创了国内儿童头颈外科专业,完善了我国儿童头颈部疾病综合诊疗体系。自2019年牵头成立国内首个儿童肿瘤MDT诊疗团队以来,已诊治儿童头颈部复杂疑难危重肿瘤患儿900余例次,完成近800例儿童高难度复杂手术。倪鑫牵头撰写包括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甲状腺癌在内的多个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诊疗方案,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并通过儿童专科联盟推广应用至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惠及儿童数万人。
倪鑫主持各类科研课题56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等高水平期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10篇。出版著作21部,其中主编(译)/副主编(译)著作18部。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北京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获批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张国君——科普人文
他,以人为本,以善为先,为患儿排忧解难,普及儿童健康知识,散发着向上向善的力量——他是张国君,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神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张国君心系儿童健康,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健康科普工作。他是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他领导医院成功申报并获批省部级平台“北京市科普基地”和“科技馆之城”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组织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建设,牵头成立医院健康知识科学普及管理委员会,将科普工作纳入医院“十四五”规划,建立“国家、市、院、科”四级科普人才体系。他率队开展“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进校园”活动,经常发表科普文章、做电视节目,身体力行普及健康知识。
张国君始终致力于推进中国医学人文建设工作。担任《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带头实践“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理念,先后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多个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院区建立多个关爱空间。牵头“北京麦当劳叔叔之家”项目,共为269个异地就医贫困家庭提供免费住宿及心理支持关爱服务,带领医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家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救助项目,为患儿家庭提供救助资金2000余万元。
葛明——金柳叶刀
一组无影灯,一把柳叶刀,他用最精湛的技术,挽救最稚嫩的生命——他是葛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名誉主任。工作以来,参加神经外科手术6000余例,近10年来,主刀手术2000余例,绝大多数是高难度的儿童中线脑肿瘤手术,手术死亡率为0。
2015年,葛明在国际上最先提出根据DTT重建的视觉纤维与肿瘤解剖位置关系对儿童视路胶质瘤进行分型,并以此在神经导航下指导手术,视力保护率达到73.81%,较国外报道25%的视力保护率明显提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葛明作为此项成果负责人获得了第十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葛明还提出“术前不分流,终身不带管”的治疗理念。对于脑肿瘤引起脑积水的患儿,不主动植入分流管,争取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缓解脑积水,使这些患儿不用终身带管,脱离了由此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这一治疗理念的提出和执行,使86%的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患儿避免了植入分流管,大大降低了患儿及其家庭的负担,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胡艳——中华医药贡献
她用中医技术,普济万儿健康;她力促中西医完美融合,续写辉煌——她是胡艳,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裴学义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所副所长。
一直以来,胡艳坚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原则,聚焦开展过敏性紫癜、小儿风湿病、肾病等中西医结合诊疗,致力于通过中西医携手共进,打造儿童健康事业标杆。她主编了《裴学义儿科临证百案按》《儿童常见风湿病》等专业书籍,参与编写了《中医风湿病学》《强直性脊柱炎》等医学专著。2023年牵头制定了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024年牵头制定了北京地区中医儿科优势病种“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田剑——医院管理
他,于困境之中寻突破,于矛盾之中找良方,推动着京津冀医疗事业进步和发展——他是田剑,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
田剑任职九年多来,对跨省托管新模式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将北京先进的儿科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及人才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向保定医院下沉,带领保定医院实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年门诊量由之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72万人次,三、四级手术从零起步到每年完成4800多例,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70%。
田剑将原先只有大内科、大外科的医院,进行亚专科专业化细分,陆续开设内外科及特色门诊一百余个,住院部专业病区16个,填补了保定市没有儿科专业门诊、专业病房的空白,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保定首家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他重视临床专科能力发展,带领医院成功获批1个国家级、2个省级、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学科获批保定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医院申报新技术和新项目达到295项,其中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2年,医院成功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田剑先后获得保定市荣誉市民、保定市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22年12月,当选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润晖带领的血友病团队——金牌团队
无数次难题的攻克,印刻着团队的智慧;千百次与死神的较量,创造着一加一大于二的奇迹——这就是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团队。近20年来,团队为2200余例患儿提供了专业的诊疗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团队于2006年正式成立,由血液、护理、检验、药学、康复、影像、口腔、心理、输血、外科等科室的38人组成,其中博士16名。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血友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团队率先提出“小剂量预防治疗”,建立儿童血友病个体化预防治疗“中国方案”。面对抑制物难题,团队探索中国免疫耐受诱导(ITI)策略,率先提出“小剂量ITI治疗策略”,以国际推荐方案十分之一的成本达到相同疗效。
团队为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儿科组组长单位,发表论文155篇(SCI 97篇),累计影响因子342.6;牵头制定指南/共识15篇,并参与国际血友病指南制定;获批国家级、国际合作等课题26项;建立全国儿童出血性疾病病人双向转诊体系;牵头举办全国血友病儿科会议16次;国际报告交流80余次,国内专业学术会议报告500余次。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