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成功完成低龄儿3D辅助设计下颌骨牵引成骨
2024-05-13 17:38:12 来源:口腔科 口腔学科党支部 浏览次数:
有这样一群刚出生的小宝宝,
他们每一次呼吸,都似乎要花光全身所有力气;
他们睡觉都躺不平,整夜都睡不好;
他们每吃一口奶都憋得满脸发紫……
他们是皮罗序列征患儿,俗称“小下颌”患儿。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接诊了一例低龄皮罗序列征患儿,医生利用3D打印技术为其“定制”下颌骨手术导板,并成功开展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皮罗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 PRS)是指以小下颌畸形、舌后坠、吸气性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序列征,很多孩子伴有腭裂。PRS的发病率由1:8500至1:20000不等,无性别差异。小下颌和舌后坠可能引起患儿轻度至重度的上呼吸道阻塞,并引起喂养困难,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喂养困难会导致患儿死亡。
患儿小夏(化名)出生时就患有小下颌,但呼吸和吃奶困难都没那么严重,小夏的妈妈以为随着年龄长大,症状会逐渐减轻。没想到,满月后,小夏呼吸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夜间睡觉几乎无法平卧,吃奶也越来越费力。小夏的家长带着他跑遍了当地医院都无计可施。
于是,他们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于国霞的门诊。经过临床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小夏被确诊为皮罗序列征、上气道梗阻、呼吸衰竭。经过评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针对小夏的情况,于国霞团队建议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方法——下颌骨牵引成骨(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MDO),将体积小、后缩的下颌骨截断,放置牵引器,向前牵引,解除下颌骨及舌根对气道的压迫。下颌骨牵引成骨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小夏年龄小、体重低,这大大增加了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难度,加上下颌骨体积小,颌骨中布满了还没有萌出的牙胚,因此神经损伤和牙胚损伤的概率也更大。因此,于国霞带领团队对患儿进行了系统评估,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案设计和手术过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同时预先采集的患儿颌面部三维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导板,精准引导手术操作,最大程度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小下颌”宝宝的下颌后缩明显
同时,急诊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武洁带领团队为小夏术前、术后保驾护航,麻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王芳、副主任李立晶,主治医师郑超充分对患儿进行麻醉评估。术前,于国霞带领口腔科外科专业组团队进行充分准备,团队成员刘颖、姜洋、李明哲、郭玉娇等医生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分工。“这位患儿年龄小,手术风险高,你们是党员、是专业组骨干,要配合好术前手术设计、术中手术配合和术后的牵引加力,多和患儿家长沟通,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放心!我们一定能做到!”经过团队成员完善、严谨的术前准备,4月18日,口腔科团队为小夏实施了手术。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设计
在进行手术设计时,口腔科使用了数字化设计及手术导板,为了确保精确、严谨,于国霞、刘颖与设计工程师反复沟通,最终获得了最优适配的设计方案,并使用了精确的数字化手术导板。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的牵引工作也顺利完成。
术后,口腔科团队密切关注小夏的身体指征,每天前往床边查看。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们精心照顾,密切关注他的生命体征、入量、给伤口换药、牵引加力等。不久后,小夏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终于可以轻松呼吸了,原本瘦小的身体也在术后增长了近500克。4月30日,经过12天的颌骨牵引和精心看护,小夏康复出院。
口腔科团队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采用先进技术,为患儿提供精准、优质的诊疗服务,为小下颌患儿解决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的问题,让不远千里来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孩子们都能收获健康,快乐成长。
口腔科 口腔学科党支部
上一篇: 2024年北京市儿童视力保健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