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诊治,患儿求医之路不再艰难
2024-05-10 09:10:15 来源:心脏内科甄珍 肖燕燕 浏览次数: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承载着家庭的期望与社会的关怀。然而,出生仅仅九个月的小爱(化名),还没来得及感受人生的快乐,就受到突如其来的右肾肿瘤及心衰的双重严峻挑战,他的人生之路刚刚开始,却显得尤为艰难。然而,在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联合诊治下,这条道路豁然开朗。
那是不久前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小爱出现了发热和咳嗽,本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可是到了医院,医生却发现了小爱发热背后不寻常的病情:小爱的肚子异常隆起,随后的腹部B超发现他的一侧肾脏上长了一个巨大肿物,同时,胸片和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显著扩大,心功能降低。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使小小的生命承受了远远超出年龄的重负,使本来幸福欢乐的家庭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小爱的病情很快急转直下,一度甚至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与病魔斗争。
面对复杂的病情,当地医生建议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就这样,年轻的父母带着病重的孩子,不远千里来到了北京。父母慕名来到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秦红门诊。秦红副主任看完后,认为病情非常复杂,既有肾脏问题,又有心脏问题,且均属严重病变,肾脏问题需要立即干预,心脏问题也刻不容缓。她向医院递交了多学科联合诊疗申请。鉴于小爱病情严重,儿童医院迅速为小爱打开了多学科联合诊疗绿色通道,党委书记张国君亲自主持了心脏内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ICU、麻醉、影像等各科专家为小爱进行的会诊。通过会诊,专家们认为小爱的肾脏肿物为多房囊性肾瘤或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的可能性大;肿瘤巨大,已经压迫到腹腔其他器官,而且有进一步增大趋势,如不及时处理病情恐会进一步恶化。因此,肿瘤的摘除迫在眉睫。
但是,与其他患者不同的是,小爱的心脏也有严重的问题,他的心脏能否耐受摘除肿瘤的大手术以及术中的气管插管和麻醉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肖燕燕在儿童心衰和心肌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仔细询问孩子病情,进行了详细查体,认为孩子心脏功能差,立刻手术会有一定的风险,建议先进行1周至2周积极的抗心衰治疗,这样既不耽误手术,又能最大概率保障手术安全,术后再继续巩固心脏相关治疗,孩子的心脏应该会逐渐恢复到正常。张国君书记亲自向家长解释目前医院为孩子打造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安排。家长表示,有这样强大、专业的多学科团队支持,对孩子的未来又重新恢复了信心。
小爱按照多学科联合诊疗安排,首先住到了心脏内科病房。面对一个年仅九个月、右肾巨大肿瘤,心脏重度增大、心功能减低的脆弱生命,心脏内科团队深知时间的紧迫与治疗的难度。他们采取了最为积极的抗心衰治疗,在心脏内科主任医师肖燕燕、高路、李奇蕊及副主任甄珍、住院医师王依的精心呵护下,一周左右,小爱的血浆BNP等反映心衰的指标显著改善,心脏超声提示心脏大小及功能也有了好转。心脏内科再次对小爱的心脏进行评估后,认为小爱已经具备手术条件,可以进行肿瘤摘除手术,也可以耐受麻醉和气管插管等操作。
手术如期进行,在麻醉科主治医师滑蕾的保驾护航下,由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德富主刀,凭借精湛的技艺、娴熟的手法,仅仅15分钟即将肿瘤完整切下,并保住了残存肾脏,同时也最大程度保护了孩子的肾功能。手术后的小爱被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在这里,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荃及其团队密切监测孩子病情,确保其平稳安全地度过了围术期。
在多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照护下,目前小爱已经出院并顺利回到家中。根据病情需要,后续可能还需要接受肿瘤内科的放化疗治疗,并继续进行心脏方面的随诊。
小爱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在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的智慧与协作下,肿瘤外科、心脏内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等科室的专家们,将爱心连成串,环环相扣,共同为小爱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他们的每一次会诊、每一次决策,都基于对患儿病情的深入剖析和综合考量,以及对这个幼小生命的爱护,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相信在北京儿童医院强大而专业的团队支持下,小爱最终一定可以战胜病魔,健康成长。
小爱的案例,是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在儿科领域成功应用的缩影,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效率,更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让患儿及其家庭在求医的漫漫长路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持续优化,相信会有更多像小爱这样的孩子,在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守护下,勇敢地走过疾病的阴霾,迎来属于他们的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