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那些瞬间闪闪发光
2023-02-07 16:49:33 来源:《健康报》 浏览次数: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晓明
我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一名进修医生。
时间过得飞快,半年的进修生活接近尾声。除夕当天,我和小伙伴们值守在病房。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大家短暂地聚在一起吃着院领导们亲手包的饺子,谈论琐碎但开心的学习生活。我也不由得回味起这段美好的进修时光,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小事就像一帧帧珍贵的画面,历历在目。
小时光
2022年10月26日,PICU病房里正忙着做白晚班交接。窗外华灯初上,屋内安静的角落里,一名完成当天治疗的小患者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床头的灯光洒在孩子清瘦的面庞上,我给这美好的画面起名叫“PICU的小时光”。
希望
2022年10月23日,PICU接诊了一名十二指肠穿孔、脓毒性休克的12岁男孩。
小家伙是名极限运动爱好者,在地铁站的台阶上骑车滑行,不慎摔倒,病情危重。
PICU门外是濒临崩溃的母亲,里面是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在绝处寻找生机。
从手术关到感染关,再到营养关,一关关闯过,真是不幸中的万幸,男孩在鬼门关绕了一圈又被拽了回来,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这是PICU里的寻常事,对男孩而言,却是“不同寻常”的难忘时光,PICU对他来说,意味着希望。
绝处逢生
2022年11月3日,一名准备去手术室做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探查的患儿,突然出现心率加快,循环不稳定的情况。如果不做气管切开,孩子的气管内插管就不能拔除,进一步的治疗及康复就会受到限制,也很难明确病因。
迫于无奈,也为了安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老师们将手术安排在了床边,PICU进行配合,维持孩子的生命体征,在尽量满足无菌需求的同时,手术顺利进行。孩子绝处逢生,大家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收获
2022年11月1日,我有幸接触重症超声,在老师的不吝赐教下,我打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下腔静脉”,虽然技术仍有提升空间,但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满足。11月5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老师结合那个“绝处逢生”孩子的病情展开了上气道梗阻的专项培训,实践后再进行理论学习,我们对这项技术的领悟更加深刻。12月20日,PICU名誉主任钱素云带病带领我们查房,并耐心解答了我关于急性肝衰恢复期肠外营养相关问题的疑惑,她的专业严谨、耐心细致,让我们受益匪浅。
半年进修时光里的每一帧画面都在我记忆深处闪闪发光。在这里,我如此贴近生命、聆听生命、感悟生命,更加坚信自己的职业选择,更加热爱和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