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历时八小时,多学科团队翻越“三座大山”
完成1例食管烧伤疑难手术
2021-12-09 17:51:46 来源:胸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新生儿外科 浏览次数:

12月2日,由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名誉主任曾骐新生儿外科主任黄金狮带领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团队、新生儿外科团队,在麻醉科的支持下,共同完成一例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道烧伤后下咽食管全程狭窄,同时进行漏斗胸矫正的高难度手术,这是自2018年以来,该多学科团队完成的第二例同类复杂手术。

患儿小俊今年五岁,四年前,他因误服火碱导致口裂、咽喉、食道、会阴等多处烧伤。小俊张口受限,自舌根平面开始,下咽及食管全程闭锁,会厌结构消失,声门等结构不能显露,长期无法进食,只能通过胃造瘘维持营养,气管切开维持呼吸。小俊同时还合并有重度漏斗胸,心肺明显受压。

四年来,小俊辗转多处求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家长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新生儿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多个科室联合对小俊进行了MDT专家会诊,确定了分期手术治疗的治疗方案,即首先采用结肠代食管的方法一期完成食道的重建,同期行微创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后期再完善胃造瘘及外生殖器的修复。

结肠代食管术(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ERC)通常是食管狭窄食管重建方式中的终极术式,常应用于较为复杂的食管疾病,其手术操作复杂,并伴随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肠代食管术常用于食管化学腐蚀烧伤后广泛瘢痕狭窄的患儿,也可用于复杂先天性食管畸形及食管肿瘤。

手术中,多学科团队发现小俊的咽喉部烧伤粘连严重,咽部正常解剖结构消失,既往此类手术中与上提的结肠相吻合的梨状窝腔隙完全闭锁,找不到能与结肠吻合的管腔,瘢痕狭窄严重,手术遇到了困难。

经内外联合探查后,多学科团队确定小俊仅存的腔隙只有舌根平面,在此平面进行吻合,一是有术后严重误吸风险,二是吻合口处因张力过高,术后容易出现裂开或瘘。经过仔细研判,倪院长果断决定扩大切口,切除舌骨,松解咽缩肌,将残存的咽腔向下牵拉缝合,减小吻合张力,并利用瘢痕条索在喉入口和结肠吻合口之间重建“会厌”,以隔断气道与食道,降低误吸风险。重建方案的确定,为整个手术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基础,手术攻克了第一关。

由于小俊同时患有重度漏斗胸,凹陷的胸壁不仅压迫心肺,影响心肺功能,还影响代食管时隧道的打通,如果不纠正,隧道会像立交桥一样,先下坡再上坡,压迫结肠。考虑到术后感染排异等因素,曾骐主任和胸外科主任陈诚豪采取了特殊的悬吊法手术技术,将钢板置于皮下。钢板与结肠不发生直接接触,避免了日后钢板与结肠摩擦引起结肠损伤的可能。前胸壁上抬,矫正凹陷畸形胸廓的同时也方便了胸骨后隧道的建立,手术闯过了第二关。

前两关顺利通过后,手术遇到了第三关。由于小俊食管狭窄段长,起始位置高,术中测量代食管长度约需30cm,如果单纯截取右半结肠不足以重建食管。面对这个问题,黄金狮主任带领团队果断决定采取一种少见报道的术式,在取25cm右半结肠的基础上再取5cm末段回肠用于代替食管。术中代食管经胸骨后隧道至颈部后,由倪院长团队顺利完成代食管与咽部的吻合,惊心动魄的第三关也通关了!

图片1.jpg

手术历时近8个小时,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小俊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下一步治疗。目前,小俊已转回胸外科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该手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新生儿外科麻醉科国内同期完成结肠代食管与漏斗胸手术的首次尝试,手术的成功实施代表了北京儿童医院在儿童消化道狭窄诊治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MDT多学科团队在疑难重症诊治方面的技术水平。

胸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新生儿外科

上一篇: 北京儿童医院荣获2021“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第六届公益评选活动六项奖

下一篇: 市医管中心团委领导参加检验团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