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丘疹性荨麻疹
作者:徐子刚 2020-04-01 10:41:03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词条名称:丘疹性荨麻疹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丘疹性荨麻疹

疾病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名:虫咬皮炎

疾病摘要:

· 昆虫叮咬后发生的过敏性皮肤病

· 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

· 往往分批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或衣物开口处

· 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止痒剂等来治疗

一、概述

疾病定义

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又称虫咬皮炎,是昆虫叮咬后发生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比较常见。

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头面部、手足,也可发生于腰部、臀部,表现为突然发生的3~10mm大小的

流行病学

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也可见于成人。有季节性,以春、夏、秋季多见。

疾病类型

飞虫叮咬

皮损多位于衣物暴露部位,散在或簇集成群分布。

爬虫叮咬

皮损可位于衣物覆盖部位,在衣物开口部位如腰际、袜口、胸围处可呈线状排列。

膜翅目昆虫叮咬

膜翅目昆虫如蜜蜂、马蜂叮咬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

二、病因

由蚊虫叮咬诱发,视被叮咬者的个体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基本病因

该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跳蚤、虱子、螨、蚊、臭虫、蠓虫、蜂、蜱等,昆虫叮咬时注入皮肤的唾液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由于昆虫种类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

三、症状

典型皮损为群集或散在的、纺锤形的风团样丘疹,偶呈线状排列,3~10mm大小,顶端常有小水疱,新旧皮损常同时存在。患者常有剧烈瘙痒,可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或皮损慢性化演变为结节性痒疹。

典型症状

好发部位

往往分批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或衣物开口处。

皮损特征

· 突然发生的3~10mm大小的水肿性丘疹,呈纺锤形,皮损的长轴多与皮肤纹路平行。

· 皮损顶端可有水疱、脓疱或结痂。严重时可形成疱液澄清或红色血性的大疱。

· 肢端、眼睑、口周、外阴等部位可形成局部皮肤严重水肿。

· 皮损常成批发生,数目不定。

· 皮损往往季节性复发,也常在晚间出现或加重,引起剧痒而影响睡眠。

· 经过2~3天或1~2周,皮损即消失,可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

· 剧烈搔抓可引起表皮糜烂、血痂或继发性感染,有时引起湿疹化或局部皮肤肥厚、粗糙。

· 有的患者因处理不当,经年累月不愈可转变成痒疹。

四、就医

皮肤上出现散在、群集或线状排列的3~10mm大小的水肿性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通过对皮损的观察、病史及症状的询问以及一些检查,能够对病情做出判断。

就医指征

· 皮肤上突然出现多个水肿性丘疹、丘疱疹,自觉瘙痒,影响睡眠;

· 皮损持续存在,没有消退的迹象,或反复成批出现;

· 叮咬后局部软组织肿胀、局部疼痛明显,或者出现发热。

诊断流程

医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来帮助诊断及了解病情。

· 皮损出现及持续的时间;

· 是否伴有瘙痒、疼痛或灼热等感觉;

· 是否有什么原因会使皮损加重或减轻;

· 是否伴有发热;

· 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症状,有无过敏性休克病史;

· 是否治疗过,如果治疗过,效果如何;

· 是否对某些物质过敏;

· 是否被某些蚊虫叮咬过;

· 家中是否养有宠物;

· 最近是否外出旅游、去过野外或在花草茂盛的地方玩耍过。

根据以上的问诊及对皮损的观察,一般可以进行诊断。

必要时会做一些检查,来判断是由何种昆虫叮咬。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检查

伴有发热、局部肿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荨麻疹鉴别。

五、治疗

以对症和抗过敏治疗为主,医生会建议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或涂擦止痒的外用药等进行治疗,继发感染时要应用抗菌药物。同时患者需要改变生活环境,减少昆虫叮咬。

急性期治疗

对有休克等严重全身反应者,医生会立即进行抢救,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

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药物,可起到缩短病程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

局部肿胀明显者,可遵医嘱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合并发热的患者,医生会先明确患者是否有局部软组织感染。如合并局部软组织感染,常需使用抗生素。

外用药物

· 轻度皮疹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无极膏、薄荷软膏、清凉油、风油精等药物缓解瘙痒。

· 不易消退的皮疹,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有抗炎、止痒、抗过敏的功效。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 对于局部抓烂、合并感染的皮损,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 局部皮肤瘙痒、肿胀明显时,可做冷湿敷。

手术治疗

被蜱叮咬后,若蜱虫口器残存在皮肤内,则需手术取出。

中医治疗

风热型

为内蕴湿热,复感风邪虫毒,郁于肌肤而致。治以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其他治疗

出现大疱者,医生会在消毒后进行抽取疱液治疗。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问题:丘疹性荨麻疹的最佳治疗方式

答案: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皮炎,每个患者的病情情况不一,何种治疗方法最佳无法一概而论。目前对于该病一般以对症和抗过敏治疗为主,医生会建议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或涂擦止痒的外用药等进行治疗,继发感染时要应用抗菌药物。同时患者需要改变生活环境,减少昆虫叮咬。

该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跳蚤、虱子、螨、蚊、臭虫、蠓虫、蜂、蜱等,昆虫叮咬时注入皮肤的唾液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昆虫多的季节,应预防昆虫叮咬。

六、预后

本病有自愈性,恢复后可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反复发作或处理不当可形成单纯痒疹或是结节性痒疹。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会逐渐减轻,最终可停止发作。

并发症

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登革热、疟疾、斑疹伤寒,特殊节肢动物如膜翅目容易引发过敏性休克。

七、日常

此病为蚊虫叮咬所致,所以要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的卫生。饲养宠物应做好宠物的除虫工作;昆虫多的季节,应预防昆虫叮咬。

出现皮损时,不要慌张,避免搔抓,遵医嘱按时用药。高敏人群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

皮肤剧烈瘙痒,易导致患者出现心情烦躁,影响工作、休息,同时不好的精神状态也可能使病情加重。家属应多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心情舒畅,勿躁、勿怒。

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外擦或口服消炎、止痒药。

日常生活管理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的衣服,衣着不宜过厚、过暖,以免皮肤温度增高加重痒感。

· 不要用过烫的水或化学清洗剂清洗皮损,过度洗烫,虽可短时缓解瘙痒,可刺激皮肤,形成慢性皮炎。

· 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过度搔抓,防止引起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应密切关注虫咬皮炎的变化,如长期不好甚至加重,需考虑痒疹、蚊虫叮咬高敏反应等,应及时就医。

监测皮损是否化脓、臭味,若有,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需及时就诊处理。

预防

· 消除昆虫如猫、狗身上的蚤,人蚤及臭虫等,在室内床铺、家具、草垫、墙角等处喷洒杀虫药,同居或密切接触者共同发病时应于环境中喷洒杀虫药。

· 注意个人和职业防护,野外穿长袖并扎进袖口裤管等。

特别注意事项

· 曾有过敏休克史的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其内包括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及抗组胺药物等。

· 蜂蛰后应立即将毒刺拔出并挤出毒液,再用水冲洗,局部用冰块或冷湿敷。

·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或将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香烟熏、油膏焖等方法去除蜱虫,或及时到医院让医生将其取出。

八、参考资料

[1]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徐海环.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16-317.

[2] 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42.

[3]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0.

[4]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8.

[5]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1-102.

[6] 丁淑贞,戴红.皮肤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10-111.

[7] 刘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19-120.

相关医生:
  • 徐子刚

  • 张学军

  • 相关科室: 皮肤科

    上一篇: 婴儿血管瘤

    下一篇: 脓疱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