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科研教育 > 正文

拾忆东堂子,追寻历史足迹——北京儿童医院学子东堂子胡同研学之旅
2025-10-11 18:30:15 来源:教育处 儿科医学院研究生会 浏览次数:

1942年,北京儿童医院自东堂子胡同扬帆启航,翻开了中国现代儿科学事业的新篇章。为追寻历史足迹、拓展学生人文视野、丰富文化生活,教育处于十一前精心策划组织“拾忆东堂子,追寻历史足迹”主题研学活动。数十名学子作别南礼士路,在飒飒秋风中沿着匠心设计的文化路线,抵达东堂子胡同,踏上深度的沉浸式历史文化探索之征途。

图片10.jpg

本次活动首站来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好家风”主题展览。在讲解员引领下,同学们穿越千年时空,开启家风文化之旅。从宋代“三苏”父子的诗文传世与浩然正气,到《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谆谆告诫;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大家风范,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驱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淳朴家风。历史长卷渐次铺陈,家国同构的脉络深刻揭示。当讲解员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家庭观,并讲述当代模范家庭的感人事迹时,同学们深切体悟到:优良家风既是个人修身立德的基石,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对即将投身医疗事业、以“爱心、耐心、责任心”服务病患的同学们而言,无疑是一次深沉的精神洗礼与职业启迪。

图片16.jpg

随后,同学们循着展线步入“德化白瓷艺术精品展”,立刻被展柜中“以假乱真”的艺术瓷器所震撼。坚硬的瓷土,在艺术家巧思妙手下幻化出薄如蝉翼的纱裙、褶皱分明的纸巾、柔软蓬松的沙发,甚至酣睡的婴儿与肌理毕现的白菜。这种“化刚为柔”的极致技艺颠覆了同学们对陶瓷的传统认知,引得大家连连惊叹。这远不止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守正创新”的生动诠释——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同样需要在扎实掌握传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图片19.jpg

离开博物馆后,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徒步至东堂子胡同,参观了蔡元培先生故居。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先生多次在这座院落里召集学生开会,传递进步思想,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思想启蒙播下火种。望着先生生前使用过的书桌、书籍,仿佛看到百年前先生在此伏案工作、与学生畅谈理想的场景,心中对先辈的敬意油然而生。

图片21.jpg

告别蔡元培故居,漫步胡同深处,昔日的东堂子胡同13号,正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发源地。自1942年仅凭6张病床艰难起步,中国儿科医学的先驱们在此播下希望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长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参天巨树,守护着全国亿万儿童的健康。同学们驻足凝望,沉浸式感受中国儿科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壮丽征程,更深刻体悟到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为儿童健康事业赤诚奉献的精神传承。

活动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抵达王府井百货大楼前,庄严瞻仰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同志的塑像。张秉贵“一抓准”、“一口清”的精湛技艺和“一团火”般的服务热情,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一个岗位有一份担当,他温暖的是顾客的心,我们守护的是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此次东堂子胡同研学有机融合了家风文化、艺术创新、历史传承与劳模精神。在历史的回响与时代楷模的感召下,同学们不仅拓展了文化视野,实现了思想的升华,更厚植了家国情怀。未来,教育处将持续深耕学生全面发展沃土,精心策划多元课外活动,着力培养兼具精湛医术与深厚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人才,笃定前行。

教育处 儿科医学院研究生会

下一篇: 院领导为2025级新生开展入学培训暨《形势与政策》授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