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技赋能儿童眼健康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多项创新成果亮相服贸会
2025-09-24 17:20:31 来源:眼科 浏览次数:

9月10日-14日,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多项创新成果亮相在石景山首钢园亮相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展示研发的一系列涵盖斜视治疗、眼健康筛查、弱视矫正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国君,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展区负责人史然,北京儿童医院科创中心技术经纪高级工程师杨少鹏,北京先进医疗设备产业创新联盟、北京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卢民等人莅临现场并指导工作。

图片44.jpg

图片45.jpg

创新治疗手段,破解斜视治疗难题

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破坏儿童的双眼单视功能,影响视功能发育,还可能导致弱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长期以来,手术是治疗斜视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属于创伤性操作,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还可能留下瘢痕,对孩子的外观造成影响。

为了给斜视患儿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一直在探索非手术治疗方案。早在1989年,A 型肉毒毒素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斜视后,北京儿童医院率先将其引入儿童斜视治疗领域,并不断优化治疗技术。A 型肉毒毒素通过化学去神经作用,能够改变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组成的眼位平衡系统,结合眼外肌肌力重建与大脑反馈,刺激新的双眼视觉重建,从而使眼球恢复正位。与手术治疗相比,A 型肉毒毒素眼外肌内注射治疗具有低创伤、麻醉时间短、无瘢痕等显著优势,成为儿童斜视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医生在治疗斜视时,除了手术之外,多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

然而,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上睑下垂及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过矫,偶发并发症有瞳孔强直及眼球穿通伤。不过,根据目前所有的文献报道,上睑下垂、过矫及瞳孔强直均属于可逆性并发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些症状基本上可逐渐减退。但罕见的巩膜穿通伤并发症,却可能造成视网膜脱离等不可逆性眼功能丧失,给孩子带来终身遗憾。

经过深入研究,专家团队发现,避免注射针头穿破眼球这一危害性极大的并发症,关键在于如何在注射过程中妥善固定眼外肌,将其与巩膜彻底隔离。传统的眼外肌注射方法中,使用的眼外肌齿镊由于尖端较小,夹取肌肉时无法将肌肉与巩膜彻底隔离开,而且夹持过紧容易造成眼外肌缺血等不必要的损伤,无法完全避免眼球穿通伤的发生。

为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儿童医院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在眼科主任李莉带领下,成功推出了创新眼外肌固定镊。这款固定镊在设计上进行了多项革新:其提供的锁定头带有方形凸起,凸起表面呈波浪形,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便于医生单手滑动锁扣,操作更加便捷;固定镊前部采用弧形相交的锯齿设计,能够环绕固定眼外肌,将其与巩膜壁彻底隔离。医生在注射 A 型肉毒毒素时,可以选择在固定镊头部包绕眼外肌的部分进行注射,从根本上降低了注射针头接触巩膜的可能性,使眼球穿通伤的发生概率接近 0。

图片46.jpg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创新眼外肌固定镊还扩大了斜视非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对于一些身体条件不满足全麻要求的患儿,以往由于手术和传统注射治疗的风险较高,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借助这款固定镊,医生可以在局麻下为这些患儿实施 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让更多斜视患儿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智能筛查先行,构建 “一站式” 眼健康防护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低龄儿童的眼健康,于2021年出台了《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以进一步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量不足等,及时转诊干预。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带领下,北京儿童医院承接了北京市17个区的基层眼保健培训及指导工作,总结基层眼保健工作的痛点及难点,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施维带领团队研发了一套包含儿童电子智能视力表、屈光筛查仪、眼底照相机在内的智能AI解决方案——基层低龄儿童眼健康数智化筛查与分级诊疗系统及设备。

0—6岁儿童电子智能视力表:非接触式测视力,搭配眼动追踪和自适应调节算法,让孩子轻松配合,结果精准可靠。

图片48.jpg

图片49.jpg

屈光筛查仪:一秒捕捉屈光状态,快速筛查近视、远视、散光,早发现早干预。

图片50.jpg

眼底照相机:无创、快捷拍摄眼底影像,筛查先天性眼病,防患于未然。

图片51.jpg

这套系统不仅高效、智能,更实现了“筛查-诊断-转诊”一站式闭环,让基层眼健康服务真正落地。

科技温暖童心,AI 智能弱视治疗眼镜带来新希望

以往,矫治弱视的手段通常需要采取“遮盖-刺激”疗法,患儿生活不便利并且可能遭到同学嘲笑。如今,一项创新科技有望让弱视治疗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樊云葳带领团队研发了一款采用前沿光电技术的AI智能弱视治疗眼镜。

与传统“遮盖-刺激”疗法不同,该眼镜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其核心在于镜片运用了“电致变色”与“液态膜曲率改变”原理。根据患者弱视严重程度,医生联合AI专业、智能调节镜片的对比度和光学焦距,既能精准刺激弱视眼,又能够保证双眼能协同工作,保护儿童融合视功能。同时还能降低电脑终端综合症带来的近视增加等负面影响。

图片52.jpg

这意味着孩子在真实世界戴眼镜矫正视力的同时,就在无声无息地接受治疗,这项弱视治疗的创新在最大限度考虑到儿童视觉发育特性、保护双眼视功能建立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治疗依从性和佩戴的美观性,减少了“与众不同”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这种一体化治疗方式,有望显著缩短疗程,并省去额外的视觉训练费用。

这款智能引导视觉刺激的弱视治疗眼镜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体现了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为弱视患者带来了更友好、更高效的新选择。

科技助力医疗,持续推进儿童眼健康事业发展

从斜视非手术治疗技术的创新,到智能眼健康筛查系统的研发,再到 AI 智能弱视治疗眼镜的诞生,北京儿童医院在儿童眼健康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为儿童眼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人性化的方案,也为我国儿童眼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北京儿童医院将继续以儿童眼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与企业、高校等机构的合作,不断探索前沿科技在儿童眼健康领域的应用,研发出更多优质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持续推进儿童眼健康事业发展。

眼科

下一篇: 紧密型儿科医联体“扩容” 北京儿童医院延庆区妇幼保健院儿科诊疗中心揭牌成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