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离弦之箭击中12岁女孩下颌 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协作破险局
2025-06-19 17:05:15 来源: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医务处、骨科、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 浏览次数:

“恢复得非常不错,今天可以直接出院了!”6月11日,12岁的娜娜(化名)带着满面笑容,从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顺利走出。回想起10天前的惊险瞬间,所有人仍心有余悸。

娜娜活泼开朗,热爱运动,是一名射箭运动员。然而,10天前的一次靶场训练中,意外发生了:一支从10米外脱靶的箭,竟击穿了她的下颌骨,长达10厘米的箭矢直达颈椎。伤后,娜娜的下颌伤口处虽仅有少量出血,但强烈的不适感和恐惧让她痛苦不堪。由于受伤部位极为特殊,周围紧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若贸然拔出箭矢,随时可能引发大出血或高位脊髓损伤。当地医院在评估病情后,果断建议娜娜立即转往北京儿童医院。

6月2日凌晨,娜娜在父母和教练的陪伴下,紧急抵达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首诊的急诊内科戴国瑞医师迅速对娜娜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尽管娜娜的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肢体活动和感觉也未见异常,但CT影像结果却揭示伤情的复杂性:箭矢穿通了下颌骨和右侧颈2椎体,累及椎管,横突孔内缘骨质可疑受累,且箭头尖段进入椎管长度约12毫米,右侧咽旁间隙受累,局部气道向左侧偏移。

图片32.jpg

箭矢必须取出,但如何取出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对孩子的损伤呢?在获得明确的影像学资料后,戴国瑞医生立即将娜娜的情况上报了医务处,在医务处的支持下,迅速牵头组织急诊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学科团队(MDT)进行紧急会诊,快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决定立即手术,实施颌面部异物取出术。

6月2日凌晨2时,娜娜被送入手术室。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生在颈部制动、张口受限的复杂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气管插管,为这场牵动人心的手术奠定了良好基础。麻醉完成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悄吟对娜娜的口咽部进行了术前探查,发现多发淤青、水肿和软组织陈旧出血。随后,骨科副主任曹隽主任医师和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卓合力进行异物拔除。他们首先稳定患儿头部,用大力钳夹住箭杆末端,缓慢拔出。起初阻力较小,但箭头退至下颌骨部位时,阻力明显增加。两位医生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沉着冷静的心态,在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加大了拔出力量。最终,深深扎在下颌骨里的箭矢被完整取出!术后再次用喉镜探查,确认无活动性出血。

6月2日凌晨4时,手术顺利结束。所有人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娜娜的父母也从积压的焦虑与不安中解脱出来,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释然与宽慰。

术后,娜娜转入EICU病房,由急诊内科武洁副主任带领进行术后整体管理。此时,娜娜面临的下一个关键挑战是能否顺利撤机拔管。EICU医护人员精心进行气道管理、减轻水肿等治疗,并密切监测她的各项生命体征。伤后第5天,娜娜复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除了箭头击穿下颌骨留下的空洞样损伤外,口底和颈部伤口未见明显肿胀,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向着康复康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EICU医生随后逐步对娜娜的全身情况,尤其是神经系统进行了再次评估:“饮水没有呛咳,吞咽功能良好,吐字清晰。”“胳膊腿儿动得也好,肢体感觉没问题!”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卓在床旁为娜娜换药并检查伤口情况,骨科、神经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也持续关注着娜娜术后的恢复情况。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娜娜的不安与焦虑逐渐消失,笑容终于再次绽放在这个小姑娘的脸上!在伤后第10天,娜娜康复出院,仅下颌处留下了一个黄豆大小的瘢痕。

图片34.jpg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行动,这不仅仅是北京儿童医院创伤救治综合实力的有力彰显,更是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成功典范。急诊内科急诊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骨科麻醉科、EICU在医务处的统筹指挥下,默契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每一个环节都精准衔接,打赢了这场“生命接力赛”。

离弦之箭终被拔出,娜娜的生活重新回归正轨。这场“精彩的接力”,是对医院“公、慈、勤、和”院训的生动践行,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诠释。展望未来,儿医人将继续在医学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以更精湛的专业能力,为每一个受伤的童年撑起希望的绿荫。

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医务处、骨科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

上一篇: 首都医科大学来院进行“大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

下一篇: 保卫处开展安生产月培训、演练、宣教活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