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中感受历史的温度——消化学科党支部走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4-10-29 17:40:00 来源:消化学科党支部 浏览次数:
10月24日下午,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学科党支部一行在支部书记吴捷的带领下,来到东城区祈年大街西侧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于1925年,是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也是世界了解、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场所。馆藏明清档案共有77个全宗,总数量1000多万件,居世界同期历史档案馆藏量前列,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居延汉简一起被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支部党员们依次参观了“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2个主题展览,聆听了档案背后的历史故事,并对明清两代档案从收集、整理、保存到运用等方面的历史演变有了深入的认识。
展厅内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之“最”吸引了支部党员们的目光。这里有综合当时东西方天文观测成果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还有目前所见最早描绘盛京城阙、宫殿的《盛京城阙图》。记录明朝政府对藏区管理历史的《永乐帝著官民人等为喇嘛失家摄聂修行提供便利事敕谕》,不仅展现了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尊重与支持,也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让党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包括台湾、钓鱼岛在内的明代海防图《乾坤一统海防全图》,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领土的完整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主题陈列展参观结束后,还邀请馆内修复专家介绍了明清档案修复、复制工作,并现场演示托裱技艺。支部青年委员、消化科医生房永利在修复专家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档案修复托裱技艺,使得大家首次真切地接触到档案修复工作的神奇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对档案修复工作者的专业技艺赞叹不已。相信这一体验将激发大家对文物档案保护的更多关注与热情。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此次支部活动近距离的观赏这些珍贵的明清文化遗产,不仅让大家对明清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更激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与自豪感。
消化学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