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 始终做科普”——2024年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顺利举办
2024-06-28 17:47:59 来源:宣传中心 浏览次数:

为激发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工作的热情,营造人人做科普的浓厚氛围,6月27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2024年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会成功举办。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教授,搜狐健康主编袁月女士分别以《健康传播之为与不为》《把健康科普玩儿起来》为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党委书记张国君,新闻发言人、工会主席王爱华出席会议。国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科室通讯员,党支部、团支部宣传委员,北京儿童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保定医院、郑州医院、新疆医院、郑州医院热爱科普工作的医务人员共15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会议由北京儿童医院宣传中心主任项春梅主持。

图片12.jpg

在做培训动员时,王爱华主席首先强调了健康科普工作的积极意义,并对两位授课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医教研防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健康科普是“防”的重要形式。在院党委的带领下,医院近几年科普工作进展快、亮点多。做好健康科普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大家要认真学习,提升科普技能,掌握科普方法,做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

图片13.jpg

科普同样可以极具价值。在6月24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谭先杰教授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凭借科普著作《话说生命之宫》(上下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课中,谭先杰教授围绕《健康传播之为与不为》的主题,从“是否可为”“哪些可为”“如何为好”“哪些不为”“哪些慎为”五个方面进行了风趣幽默的讲述。结合自身医疗工作及科普作品“爆款”经验,他畅谈做科普的经验、收获和意义,表示做好科普要会讲故事,要换位思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出能引发共鸣的科普;强调手术需要冷静,文字需要温度,科普创作时还要善于抓住灵感;做科普必须保护好患者隐私,不伤害患者,不跨界做科普。“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始终做科普”,谭先杰教授呼吁让“始终做科普”成为行医准则。

图片14.jpg

“健康科普要有思想、有担当,扬善义、慰人情,以公共立场济世安民。”袁月主编在讲课中首先强调科普的重要意义。针对健康科普如何通俗化、如何抓住“流量密码”做出“爆款科普”等医务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及健康科普大赛评审经验,袁月主编从媒体逻辑、需求分析、产品匹配、效果运营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她表示,做科普时要明确目标,要想方设法找好角度,丰富传播形式;要了解用户和传播平台,熟悉运营规则;科普内容要有专业厚度,为公众传播足够的科普干货;科普形式固然重要,但科学严谨永远是健康科普的核心,医务人员做科普时不能为了吸引眼球丢掉科学性。

图片15.jpg

会议最后,张国君书记代表院党委感谢谭先杰教授、袁月主编的精彩授课。他表示,正如谭先杰教授所说“一位医生再高明,一天也做不了几台手术,看不了多少病人”,健康科普能让更多群众受益。做科普什么时候都不晚,大家要把今天学习到的健康科普理念、技能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真正行动起来,把科普工作做好。

宣传中心

上一篇: 国家儿科质控中心赴广东省开展质控工作调研

下一篇: 科创中心与物管中心开展科室共建创新交流活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