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教授团队发表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最新研究成果
2024-06-12 15:16:08 来源:感染内科 浏览次数: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刘钢教授团队在《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新兴微生物和感染,IF13.2)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s in Chinese children: a multicenter hospital based active surveillance from 2019-2021”(《2019-2021年全国多中心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监测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是目前我国针对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研究结果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疾病谱、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详细阐述了致病性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对儿童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意义重大。
该研究由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刘钢教授牵头,在北京市儿研所感染与微生物研究室杨永弘教授、姚开虎教授的指导支持下,联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保定儿童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大连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长春市儿童医院19家合作单位共同完成。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宁雪为本文第一作者,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李莲梅、湖南省儿童医院刘静、郑州市儿童医院王芳、深圳市儿童医院谭锟、河北省儿童医院李文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周凯、大连儿童医院景淑军、济南市儿童医院林爱伟、保定儿童医院毕晶、杭州市儿童医院赵仕勇、西安市儿童医院邓慧玲、江西省儿童医院朱春晖、长春市儿童医院吕姗姗、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李娟、聊城市人民医院梁珺、山西省儿童医院赵青、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王育民、安徽省儿童医院陈必全为共同第一作者。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致病菌,不仅可以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非侵袭性感染,也可导致菌血症、脑膜炎及肺炎等侵袭性感染。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的首位致死病因。因此,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研究》得到福棠儿童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建立了中国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监测平台,依托各分中心检验科细菌室,由项目组统一留存致病菌株,并进一步进行统一鉴定与分型,同时进行了临床病例的标准化收集、随访及质控。
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3年研究期内,共纳入478例非重复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病例,收集355株肺炎链球菌菌株。通过前瞻性监测研究,结果发现,小于5岁的患儿占比87.1%;患儿感染来源绝大多数为社区获得性,主要的疾病类型包括无病灶菌血症(37.7%)、细菌性脑膜炎(32.4%)和肺炎(27.8%)。在所有患者中,187 例(39.1%)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53 例(11.1%)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共有 48 名患者死亡,其中 46 人死于 IPD,病死率为 9.6%(46/478)。结果显示在所有病例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具有更高的重症监护室入住率、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在125例脑膜炎幸存者中,23.2%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然而仅9名患儿(占1.9%)在感染前接种过肺炎链球菌疫苗;在收集的致病菌株中,共检测到34种血清型,其中19F(24.2%)、14(17.7%)、23F(14.9%)、6B(10.4%)和 19A(9.6%)是常见的血清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血清型覆盖率为85.1%。在药物敏感性方面,肺炎链球菌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98.3%)、四环素(94.1%)和复方磺胺甲噁唑(70.7%)高度耐药,脑膜炎分离株对青霉素不敏感率达到83.3%。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是当今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严重疾病,目前阶段引起疾病的菌株主要为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覆盖血清型。该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适宜的免疫接种策略、促进研发覆盖范围更广的疫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该研究成员单位为福棠儿童医学发展中心感染专业委员会第一批成员单位,自2017年11月专委会成立后即开始了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回顾性研究。2012年至2017年,1138例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多中心研究首次大样本揭示了我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类型的多样性与结局的严重性,发现2岁以下、脑膜炎、基础疾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