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当流感来袭,如何让孩子逃过一劫?看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专家怎么说!
作者:张成晔 2018-10-20 14:46:39 来源:首都教育 浏览次数:

这几天,随着一波波冷空气突袭北京,各种呼吸道疾病纷纷进入活跃期,“流感”也在蠢蠢欲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会出现300万至500万人感染季节性流感且为重症病例,每年约有 25至50 万人因流感而死亡!而孩子的感染几率远远高于成人。

640.jpg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一场流感疫情让抵抗力较低的儿童纷纷中招!

而作为家长的您,是不是每到秋冬季节都倍感紧张,时刻准备抵御流感大军的来袭呢?

您将看到

☉ 如何快速区分:流感与感冒?普通感冒用去医院吗?

☉ “流感”耽误治疗的后果是什么?莫因家长的固执与自大毁了孩子一生!家长最易犯的“六大误区”又是什么?

☉ 抗生素真是“毒药”?当孩子出现哪类症状时,我们必须使用抗生素!

☉ 学校集体注射的疫苗到底管不管用?我们该不该给孩子打?

☉ 针对流感,学校如何防止学生之间的交叉感染?

针对以上等等问题,我们请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成晔医生,看看专家怎么说……


视频中张医生提到: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随着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来我们儿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病例就是流感。

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家长对流感的治疗存在很大的误区:

一部分家长认为抗生素是“毒药”,坚决不允许孩子使用抗生素,即便孩子已经出现了肺炎等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会损坏孩子的肾脏功能。

还有一分部家长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所以每当孩子发烧他就自行给他抗生素吃,或者要求医生给他输液,想尽快减轻孩子的症状,但这两种极端状态都是不对的!

其实,除了治疗外,流感的预防才是关键!

所有的疾病都是不良习惯综合症,需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来改变。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和居家的生活方式,是能预防各类疾病的一个最没副作用的、最安全的、最科学的办法。

640 (1).jpg

“孩子发烧吃点退烧药,捂一捂出点汗就好了!”

“抗生素可不能乱吃,会吃坏肾脏的。”

“流感也是感冒,孩子不用吃药也能好,多喝水就行。”

“输液可不行!国外都不让输液的!”

……

很多家长在积极应对流感的同时,又抵触部分药物的使用。认为我带了孩子做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给孩子吃点感冒药就好了,没必要服用抗生素,也没必要输液的。

但其实,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流感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几率高,比如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流感,当孩子出现明显流感症状时,第一时间就医诊治,谨遵医嘱是关键!

640 (2).jpg

如何判断我的孩子是流感,还是感冒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7年香港大范围爆发的流感疫情。当时香港卫生署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17年5月5日至8月3日,在与流感相关的458宗严重案例中,共造成315人死亡,死亡人数已超过香港SARS(非典型肺炎)时期的299人!

据央广驻香港记者介绍,患者大部分感染的是甲型H3流感,也就是季节性流感。

640 (3).jpg

图片源于搜狐时事评论

而且,据统计成年人每年流感的发病率在5%至10%,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达20%至30%。说明儿童的发病率是明显高于成人的,属于流感的易感人群。既然流感的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如何判断孩子得的究竟是普通感冒?还是致命流感呢?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当心!

普通感冒VS流行性感冒

流感和感冒两个疾病的名称和症状是有部分类似的,很容易混淆,具体判断家长可根据下表进行对照:

注明:尤其红框内的信息,更容易帮助家长做初期的判断。请务必带孩子及时就医!

640 (4).jpg

图片 北京儿童医院提供

流行性感冒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见于冬春季节(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主要感染途径是靠飞沫传播,比如打喷嚏。另外,通过碗筷、用具等接触污染也可造成传播。

它相对于普通感冒来讲,症状会更重并且会更长,它所导致的病死率也就会更高,它的死亡往往是由并发症引起的,而普通的感冒往往是没有这些很严重的并发症的。

所以,除了打喷嚏、流鼻涕外,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就要注意他是不是得了流感:

1、孩子发烧快、度数高,体温39℃以上,吃退烧药都难退;

2、孩子状态差、肌肉酸痛、乏力、头痛、食欲减退;

3、部分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的表现;

4、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学里有流感疑似患者。

所以,在了解感冒和流感在临床症状上都有哪些差别后,在孩子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尽早的进行甄别。如果症状重,需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来进一步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

那些不吐不快的家长六大误区

莫因咱自己的固执,毁了孩子的一生!

“张医生,这个检查我们不能做!在国外我们只需一杯水和一张床就好了呀,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是在吓唬我们吧!”

640 (5).jpg

在刚才的视频中,张医生特意提到: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在她的接诊过程中曾收过这样一个小病人,她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刚上小学一年级。她的家长把她带到医院来就诊时,她已经在家发烧三天了,此时已经出现了呼吸急促、咳嗽、咳黄痰、乏力的现象,且她的体温最多可达40℃,并居高不下!

我们通过血常规的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白细胞只有四千二、C-反应蛋白65,并且体温达40℃,呼吸频率为40次每分,肺里能听到湿罗音。

640 (6).jpg

我们首诊医生通过查体判断孩子得了比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考虑存在肺炎的可能,在给孩子做了鼻咽拭子的检测后,很快回报是流感病毒阳性。

当我们给病人开具了胸片、血气分析、血生化全项等检查后,一直为孩子病情感到焦急的家长却拒绝了!尽管医生反复耐心解释,但家长仍觉得检查没必要,不接受检查,并带孩子回家了。

640 (7).jpg

可第二天天还没亮,这位家长就又抱着孩子来医院了,孩子此时已经开始意识淡漠,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循环不良的表现。

这个时候我们再给孩子拍胸片,片子提示她已经是大片肺实变,血气指标提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为家长对流感的不重视,因为家长固有的误区,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救治时间。

其实像上述事件中,对流感的认识和治疗存在一定误区的家长还有很多。那么如何走出误区,正确的认识和治疗流感,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

误区一:发烧捂一捂出出汗就好了!

排汗=排毒?出汗=退烧?(错)

很多家长认为捂汗可以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但这是错误的!如果一味的捂汗,孩子的体温散不出去,那么他的体温更容易在短期内达到高热或者超高热的状态(40℃~42℃),危害是很大的!甚至小一点的孩子会出现高热惊厥的风险。

正确做法是在室温控制在25、26℃的情况下,孩子穿薄单衣尽快散热就可以了,这和他体温的状况是有关系的。

与此同时,流感治疗三分药,七分护理,正确的调护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卧床休息、多喝温水、多吃流食及半流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这都是帮助他增强和恢复抵抗力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捂汗!

640 (8).jpg

误区二:抗生素不能用!

抗生素百害无一利,孩子绝不能用!(错)

很多家长在孩子已经显示患了肺炎等指征的情况下,还是坚持不使用抗生素、不输液,他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会影响孩子身体状况,认为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肾脏、肝等功能的失调,会引起孩子的耐药。

但张医生在这里提醒大家,当有明确抗生素使用的指征的时候,比如流感合并了化脓性扁桃体炎、合并了支原体肺炎等,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血象,来应用头孢或是阿奇霉素。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因为固有的误区,耽误孩子的病情。

误区三:孩子流感和成人一样对待!

孩子可以吃成人药,减量就成!(错)

关于药物,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千万不要把成人药物,自行减量盲目的给孩子吃!在张医生的接诊过程中收治了不少因服用成人药物导致过量,来医院洗胃的孩子,这样来清除毒物的病例并不鲜见。

这就和误区二的家长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孩子发烧等症状,一个坚决不吃退烧药,一个盲目服用退烧药,这样都会导致孩子病情的耽误

在没有任何病原学检测、血常规证据的情况下,盲目给孩子吃消炎药,这才是真正的不合理用药,这才是无谓地增加孩子肾脏的负担、继发真菌感染!对症下药,谨遵医嘱才是关键!

640 (9).jpg

误区四:只要退烧,就是病好了,就能上学!


孩子退烧了,流感就好了,可以上学!(错)

张医生提到,很多确诊流感的孩子,往往烧刚退,家长就送他去上学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同班级的孩子陆陆续续发生发烧和流感样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全部确诊为流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孩子在学校里面又发生了交叉感染。

那正确做法是什么呢?张医生在这里提醒大家,因为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播疾病,所以希望家长要配合医生和学校,让孩子居家隔离一段时间,减少流感在群体里面大面积流行,阻断传染源。

那具体要隔离多久呢?流感病人分泌物排毒时间一般是3-6天,而婴幼儿小朋友的排毒时间可能会长达一周以上。所以,我们建议确诊为流感的病人最好居家隔离时间为两周,同时时刻监测,监测我们的孩子是否出现了其他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表现。如果7-10天左右这些症状均未出现,那么流感病程就可自愈了,孩子就能重返校园了。

误区五:板蓝根、醋熏能预防流感!

在家用醋熏,能杀菌?能预防?(错)

给孩子喝板蓝根等抗病毒药,能预防?(错)

很多老人认为醋熏能杀毒,板蓝根能预防。但实际上,在密闭的空间中若长时间的醋熏,不仅起不到杀毒的作用,反而会对呼吸道粘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产生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甚至诱发疾病。

而且我们要知道,目前还没有能够真正预防流感病毒的药物,所以板蓝根、病毒唑等其他抗病毒药物是不能预防流感的发生的。其中病毒唑还有溶血性贫血的副作用,更不能轻易给孩子吃了!

正确的做法是要注意通风,屋里适当消毒,要做到在家隔离。

640 (10).jpg

误区六: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流感的发生

孩子打了疫苗也得流感了,所以疫苗没用!(错)

很多孩子在接种了流感疫苗后,还是得了流感,所以家长就认为疫苗没有用,不必打!但其实,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虽然它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所有个体都不被流感感染,但它确实在降低群体发病率,减少每年流感的总发病人数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孕妇、6月龄~5岁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医护人员及特定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但接种时需要注意。

注意事项

☉ 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后留观30分钟后离开,回家注意观察接种后反应;


☉ 对鸡蛋或疫苗任一成分过敏的人群不能接种疫苗;

☉ 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不能接种;

☉ 不可直接给6月龄以下儿童接种预防流感;

☉ 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患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种。

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变化的。所以,接种疫苗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每年注射一次流感疫苗是很有必要的!

流感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在儿科就诊中流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时候是一人中招,全家“挂彩”。其实,流感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家庭预防手段

1、根据气温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

2、在天气好的情况下,适当开窗通风,条件允许可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平衡膳食,多吃健康的、纯天然的、富含多种维生素的,尤其是富含多种新鲜的维生素C、维生素B等水果蔬菜;

4、天气好的情况下加强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

5、流感高发季减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不得不接触时,可佩带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6、家里有人感染流感时,建议尽可能隔离,尤其要减少与孩子接触的机会。若无法避免近距离接触,需佩戴口罩

7、家长在回家后也要换下外穿衣物,正确洗手清洁后,再接触孩子,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细菌感染

8、适当消毒。太阳的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消毒、84消毒液擦拭消毒,都可以方便有效地灭活流感病毒。其中,酒精、碘酒、碘酊、紫外线、加热,都可以使流感病毒灭活。

640 (11).jpg

孩子预防手段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口腔或鼻后,外出回家后;尽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净;

2、一旦接触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时,尽量避免用手接触自己的眼睛、口鼻,同样要立即用肥皂或香皂洗手,洗手时要保证揉搓时间(至少15秒);

3、要有经常运动的意识,从而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4、保证充足睡眠,不挑食,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

640 (12).jpg

学校预防手段

1、保证孩子在校的户外运动时间,科学、有序的组织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2、关注孩子身体变化,一旦发现有流感样症状,立即与家长联系。并在确诊流感后,与家长沟通,对孩子进行居家隔离,以免出现大面积的传染;

3、勤通风、适当消毒;

4、在秋冬季流感季节到来前,组织集体注射流感疫苗,做到早重视早防护。


总的来说,群体化方案是隔离阻断传染源,个体化方案是增加个人抵抗力!

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正确预防、谨遵医嘱,孩子一定会平安度过流感的自然病程。同时,针对“过急就医”、“频繁就医”、“绕远就医”等现象,我们也在这里提示大家,若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和轻型的流感指征,我们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进行血常规等初步诊断,合理就医,避免到接诊量较大的场所,增加交叉感染等风险隐患。

愿我们的孩子免受流感的侵害,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医生:
  • 张成晔

  • 相关科室: 急诊内科

    上一篇: 这种“病”最近高发!家长一定要警惕!看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专家怎么说

    下一篇: 关于流感的16个疑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