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医院网站首页

贾立群《梦想》
2014-05-15 11:03:05 浏览次数:

家好!我叫贾立群,今年59岁,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

在成为一名医生之前,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无线电工程师。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作为一名知识青年,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突然降临的一个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1974年,我被推荐上了大学,可学的不是打小喜欢的无线电,而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医学。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付出,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来。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变成了当一名好医生。

在北京医学院,我成了每天学习到最晚的人之一。为了学好解剖,我曾经把人体头颅骨借到宿舍,抱在怀里反复琢磨。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我发现,那个头颅骨和我,躺在一个枕头上。

我学的是儿科,可是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当时很多人不愿意去的放射科。说心里话,那时也有过顾虑,在这儿我能干成什么呢?带我实习的医生对我说:“你别小瞧这放射科的大夫,本事大本事小,全凭一双眼,练出来了,病人得福,练不出来,病人就跟着遭殃。”我想,我一定要练出一双火眼金睛,一定不能因为我的疏漏,耽误了患者。

记得刚工作不久的一天,科里突然通知我去查房。我边走边想:“我一个放射科医生查什么病房啊”。到了病房才知道,是我们的院长、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院士,亲自带我们几个不同科室的年轻医生一起查房。老院长一边询问孩子的病情,一边查看检验结果,还不时的考查我们对X光片上病变的判断。他的专注和一丝不苟,让我懂得了,只要是为了孩子能够恢复健康,每一个岗位都是重要的,每一个岗位都应该尽职尽责。

1988年,北京儿童医院增添了第一台黑白B超机,我被抽调去组建超声科。儿科B超当时在国内是个空白,说实话,当时我连B超机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一切只能从头学起。可是,当我看到忧心忡忡的患儿家长、哭哭闹闹的患病孩子、熙熙攘攘的就诊大厅,觉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抱着让孩子健康平安的梦想走进医院的。帮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去圆那个即将破碎的梦,这是医生的责任,更需要医生的坚守。

就这样,我在B超机前一干就是25年,虽然手里拿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探头,但我心中的梦想很大,那就是不能让一个孩子在我的手里漏诊、误诊。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手术室观摩手术,还把手术中切下来的标本拍成照片,晚上回到家里对照B超图像仔细地比对研究。别人看这些血肉模糊的照片会觉得反感,我却觉得里面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因为每一次研究,都会让我的眼光更准确一些, 让我离梦想更近一些。

多年来,由于我的诊断比较准确,患者家长中就有了“贾立群牌B超”的说法。这个误会让我感到了温暖和信任。我也承诺,只要患者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有一个休息日,我正理发呢,接到了医院急诊电话,我顶着理了一半的头发,马上赶去了医院。 最多的一天夜里我被叫起来19次。爱人心疼地说:“这一宿你净在这儿做仰卧起坐了。”

很多家长为了表达感激,都给我送红包,我说这不行,不能要。家长们都以为我客套,就硬往我兜里塞,我就躲,来回撕扯,白大褂的兜都给撕坏了,而且这样推来搡去的也很耽误工夫。我干脆就把兜给撕下来了。同事们看到了就说:“你这白大褂怎么没兜呀,看着特像厨房大师傅。”我一听也对,就赶紧把兜缝回去了,还特意把兜口也给缝死了。再有家长塞钱的时候,怎么也塞不进去,就纳闷,我说,兜缝着呢。

面对医生,不少孩子都会哭着闹着抗拒检查,我除了耐心哄着这些孩子之外,有时候还得配合他们一些“非正常”的要求。有一次,在检查前,家长抱着大哭的孩子说:“大夫,您能把白大褂脱了吗?我们孩子一看到白色就害怕。”为了让孩子顺利检查,我把白大褂脱下来,露出里面的羊毛衫,可孩子还在哭个不停,家长说: “您那毛衣有白色的色块,您能不能把毛衣也脱了呀?”好在我里面还有一件衬衣,刚好是蓝色的,孩子这才安静了下来检查。

有人问,这么不合理的要求,你怎么还照着做啊?在我看来,只要不耽误孩子看病,一切都值得。遗憾的是,这些年来,由于工作繁忙,对于我的孩子和家人的合理要求,我常常要说“不”,心里也对他们积攒了很多个对不起。

有一次,一个胖孩子来做肾脏穿刺,因为体型太胖,加上孩子哭闹得厉害,图像特别不清晰。我就一边哄着他,一边用探头引导着肾内科的医生小心地进针。不知不觉地,2个多小时过去了,窗外下起了瓢泼大雨。孩子的穿刺成功了,放下探头,我突然想起来,7岁的儿子放学后还在公交车站等着我接呢。我连伞都忘了拿,一路飞跑到公交车站,看到儿子孤零零地还站在大雨里等着我,浑身都浇透了,连书包里都灌满了水。儿子抱着我就哭了。我又心疼又生气:“你傻不傻呀,怎么不知道躲雨呀?”儿子委屈地说:“你说过,让我在车站等你,不准动。”此时,我抱紧了冻得嘴唇发紫的儿子,眼泪也止不住了。

如今,我的儿子已经工作了,他会用所学的专业帮我总结病例、做PPT,结尾处每次都不忘写上一行小字:“老爸,加油!”

我的爱人是一名教师,她常常对我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在等你,等你回家吃饭,等你陪我逛超市,等你能有个不忙的时候。” 她最大的愿望是让我陪她玩两天,哪怕是北京郊区,可到现在都没能如愿。为了帮我控制高血糖和高血压,爱人每天都早早起床,给我做营养餐,听到她在厨房忙碌的声音,我心里真是既温暖又歉疚。我不能为家里做什么贡献,能做的就是跟她一次次说“对不起”。

其实,我想说对不起的还有我的同事。巨大的工作量让他们失去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现在,当我站在这个讲台上,他们仍然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想,贾立群B超,不是我个人的品牌,而是患者给予我们这个团队的信任和荣誉。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怀抱梦想,无论多么艰苦的付出,也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医生,千千万万个患儿家庭的梦想也是我最大的梦想,那就是让孩子们身体更好、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看到一个个患儿从我们这里健康、快乐地走出去,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为了这个梦想,我觉得做多少事情都是应该的,多少年的坚守和付出也是值得的。

谢谢大家!


上一篇: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关于印发封国生同志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贾立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讲话的通知

下一篇: 余易安《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