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饲喂养护理门诊守护患儿“生命通道”
七个月大的妮妮(化名)本该是襁褓中咿呀学语的年纪,令人焦心的是她的体重仅仅有3.6公斤,频繁的呕吐让这个脆弱的小生命连最基本的经口进食都成了奢望。前不久,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医护团队经过评估后决定立即置入空肠喂养管,为妮妮及时输送生命的养分。每当查房时,医护人员总是忍不住驻足在她的小床前,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倒映着白炽灯的柔光,像是暗夜里的星子,闪烁着对生的渴望。
在儿童医疗护理领域,北京儿童医院管饲喂养护理门诊的医护人员用专业技术和人文关怀,为自主进食的患儿搭建起一条条“生命通道”——儿童管饲喂养。这个特殊的门诊,不仅以精湛的技术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更用全程化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个焦虑的家庭。
对于危重症、消化道功能障碍及术后患儿来说,营养补给是生命维持的关键。空肠置管技术作为“肠内营养的黄金路径”,其操作难度曾被形象地比作“蒙眼穿针”。如今,在北京儿童医院,这项技术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超声引导、电磁导航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置管操作实现了实时精准定位,不仅突破了传统喂养的局限,更将反流、误吸等并发症风险大幅降低。
管饲喂养护理门诊负责人介绍,“从新生儿到18岁青少年,我们都能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置管方案。”这份自信背后,是团队十余年的专业积淀和持续创新的技术追求。门诊构建的“评估-操作-监测-宣教”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了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衔接。医护人员不仅制定个性化喂养方案,更通过“手把手”教学向家长传授居家护理技能,涵盖管路固定、脉冲式冲管及应急处理等细节。一名护士表示:“看到孩子们逐渐康复、重享进食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在管饲喂养护理门诊,每一根管路都是生命的纽带,每一次指导都传递着希望。自开诊以来,每月置管人数在30例次以上,服务全院30余个科室。在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医护人员用行动证明:暂时的管饲不是妥协,而是通往健康快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