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肿瘤致高位截瘫风险 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联手破局
2025-06-09 13:45:25 浏览次数:
在生命与病魔的激烈较量中,年仅6岁的男孩艺艺(化名),从深夜痛醒到无法站立,从排尿困难到颈部惊现巨大包块,短短数月间,他被不明剧痛一步步推向了高位截瘫的风险。然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一场生命救援的奇迹悄然上演!5月下旬,艺艺最终转危为安并重获奔跑的自由。
深夜剧痛,病情急转直下
两个月前,艺艺突然哭喊右肘持续性剧痛,夜不能寐,当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仅以补钙治疗稍作缓解。然而,一周前的一次“感冒”后,病情如脱缰野马般急转直下,背痛、排尿困难、下肢麻木等症状接踵而至。更令人揪心的是,家长发现孩子右颈部竟鼓起一个鸡蛋大小的坚硬包块,行走开始不稳。3月9日,艺艺已无法自行站立和坐起,排尿困难加剧并伴有发热,生命警报骤然拉响!
精准诊断,多学科联手施治
3月10日,艺艺被家人紧急送至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颈腰椎核磁结果显示椎管内存在巨大占位性病变,艺艺的脊髓在颈胸段水平遭受严重压迫。面对这一危急情况,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团队迅速行动,决定尽快实施显微镜下硬脊膜外肿物切除术+椎板复位术。手术一方面为了减轻肿瘤带来的压迫,另一方面则是尽快获取病理样本,寻找孩子病因。
手术过程中,团队联合病理科开启快速诊断通道,病理结果揭示了艺艺患的是一种恶性肿瘤——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这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肿瘤,若未获得及时治疗,肿瘤细胞会在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快速增殖。一方面,局部肿块可压迫或侵犯邻近关键器官,比如压迫脊髓导致瘫痪,浸润骨髓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等;另一方面,肿瘤细胞极易通过淋巴及血液系统扩散至肝、脾、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细节决定成败,罕见突变类型浮出水面
明确肿瘤类型后,接力棒传到了肿瘤内科手中,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团队立即接手了孩子的治疗。团队迅速制定规范化疗方案,一个疗程化疗下来,艺艺脊髓压迫的神经系统症状已明显改善。
然而,基于丰富的诊疗经验,一个不起眼细节引起了医生的关注并扭转了战局:艺艺病理报告中显示ALK蛋白位于肿瘤细胞膜及浆,而通常ALK阳性ALCL的ALK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及浆,艺艺的情况“与众不同”!这一细节如同“肿瘤指纹”,提示存在极罕见的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能。
后续二代测序(NGS)证实了专家的预判:艺艺罹患的是非常罕见的“ATIC-ALK融合基因突变型ALK阳性ALCL”
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段彦龙主任医师强调,ALK阳性ALCL具有“早期诊断难、误诊率高、治疗反应快但易复发”的特点。此例患儿的罕见突变类型及以脊髓压迫起病的表现,在临床中并不常见。儿童肿瘤疾病谱与成人差异显著,诊疗极具特殊性。早诊早治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经淋巴瘤组团队评估,为艺艺选定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针对中枢受累的情况给予了强化的治疗,仅三个疗程,一切都朝着积极方向发展。5月下旬,艺艺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显示,艺艺的肿瘤缓解,PET/CT显示原来占据脊髓部位的巨大肿瘤已经消失!曾濒临截瘫的孩子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轨迹。
多学科协作,共筑生命防线
患儿于3月10日在神经内科完成首诊,凭借敏锐的临床判断,迅速锁定问题核心。随即,神经外科团队在短短4天后的3月14日便成功实施了关键性手术,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术后恢复顺利,随后无缝转至肿瘤内科,立即启动系统、规范的抗肿瘤治疗。5天的预治疗之后症状就已经显著改善,历经三个疗程的规范化疗后,在5月30日进行的全面疗效评估中传来喜讯——患儿达到完全缓解状态。
本例患儿从首诊到手术、再到化疗启动及疗效评估,整个诊疗流程环环相扣、高效推进,体现了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的紧密衔接,达到了早期识别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段彦龙主任医师还表示,ALK阳性ALCL患儿应完善ALK基因突变检查。尤其当病理检测提示ALK蛋白阳性但定位异常(如主要位于细胞膜/细胞浆)时,需高度警惕存在罕见基因突变类型ALK阳性ALCL的可能。及早识别此类罕见亚型,是抓住早诊早治黄金窗口的关键之一。
在这场生命救援中,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以精湛的医术和紧密的协作,成功挽救了艺艺的生命,也为未来更多罕见肿瘤患儿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