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获批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北京市中医儿科质控中心依托单位
2025-06-09 13:44:41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7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对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北京儿童医院获批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5月8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布中医心血管病等10个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及主任名单的通知》,北京儿童医院获批北京市中医儿科质控中心依托单位,中医科名誉主任胡艳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市中医儿科质控中心主任。
北京儿童医院自建院以来,秉承诸福棠院士“掌握现代医学不可忽视祖国医学,北京儿童医院必须西医与中医共同存在、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宗旨,始终将中医药工作与现代儿科发展紧密结合,从医疗、科研、教学、成果转化、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儿科中医药发展。
2023年,医院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以此为契机,医院不断完善儿科中医药发展体系,坚持中西医协同发展,不断整合儿科中西医协同发展体系,探索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提升中西医协同人才水平,创新现代儿科与中医儿科相结合的诊疗路径,培育儿科中西医协同创新转化能力,不断引领儿科中西医协同发展。
截止2025年5月,在医院的领导下,中医科先后与多个科室开设联合门诊/MDT门诊17个,极大满足了患儿的中西医协同诊疗需求。自2024年2月开始,医院每月组织中西医协同联合查房,参与科室不仅包括北京儿童医院中西医各临床科室,还包括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保定医院、新疆医院、郑州医院以及深圳市中医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中医儿科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委会等50余家医院科室共同参与。通过联合查房,将中西医协同的理念和应用经验向全国范围推广。
为更好开展“西学中”工作,2023年6月医院成立中西医协同教学研究室,开展院内中医药文化普及,并逐渐形成“医院-市级-全国”三级“西学中”体系,满足医院各级人员“西学中”需求。截止2025年,医院先后成立10个中西医联合科研协作组开展中西医协同研究,近5年共获批中西医结合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9项,发明专利5项,院内制剂孵育项目近10项。
2021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医院党委提出“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创新思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探索支部“临床+科研+职能”的新型模式。在医院党委的指导下,中医学科党支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由中医科和质量控制办公室共同组建新的中医学科党支部。支部依托“主题党日+业务攻坚”模式,针对中西医协同诊疗中的质量瓶颈,组织党员联合攻关。针对科室出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水平升高,入院营养筛查率偏低等问题,中医科党员与质控办党员多次交流,制定相应流程规范。截止2025年4月,科室DDDs水平由最初的61.8%,降至23.2%;入院营养筛查率由57%,升至71.1%。
同时,中医科与质控部联合,以“病证结合”为核心,创新“小儿过敏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将穴位贴敷、儿童揿针疗法、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技术纳入质控指标,建立“中医疗效动态监测+西医循证评估”双轨质控模式,相关成果入选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在支部的领导下,中医科与质控办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亚专业组和社区医疗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儿科人才培养,牵头编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门诊服务相关地方标准,助力全市中西医协同诊疗同质化水平持续提升。
支部组建“中西医协同专家组”,中医科专家与质控办骨干联合派驻顺义区妇儿医院、保定儿童医院、新疆儿童医院等多家单位,通过“技术下沉+质控标准输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近三年指导3家医院开设中医儿科特色门诊,制定标准化质控流程。从2024年开始,支部举办每月一次的全国中西医协同儿科教学查房,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
未来,医院将进一步集中儿科资源优势,实现儿科现代技术与中医传统理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儿科中西医协同多学科、多团队、多区域合作,创新中医儿科诊疗模式,提升中医药治疗儿童疑难病服务能力,制定中医儿科质控标准,最终实现引领中医儿科医疗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建设、研究成果转化建设、质控控制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