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
2024-08-22 19:20:30 浏览次数:
1. 疾病简介
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其他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也可以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呈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部卡他症状、咳嗽、低至中等度发热(>39℃高热不常见),1~2 d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发性咳嗽,3~4 d后出现喘息、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发绀,5~7 d时达到疾病高峰。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呕吐、烦躁、易激惹、喂养量下降,<3个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
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增快、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心动过速、脱水、三凹征及鼻翼扇动等表现。
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部过度充气征或斑片状浸润阴影,局部肺不张,支气管周围炎。
2. 健康生活方式
1)保证足够的入量及热卡:尽可能母乳喂养。
2)给予营养充足、清淡、易消化饮食。伴有呕吐或腹泻的患儿,可以少量多餐,小婴儿避免呛奶。
3)适当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4)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咳嗽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6)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服。平时可让孩子多晒太阳,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
7)避免受到烟草危害。
3.治疗与康复
1)遵医嘱按时服药。咳嗽严重者,服用止咳药或者雾化吸入。
2)加强护理,及时退热,勤拍背翻身,变换体位,使痰液松动易排出。
3)若患儿呼吸频率大于60次/min,且呼吸道分泌物多、容易发生吐奶、呛奶,导致误吸时可考虑鼻胃管营养摄入。
4)抗病毒治疗:2个月以上婴儿可应用α-1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
5)有部分患儿病后会出现反复喘息,如有症状,及时呼吸专业就诊。
6)对于发生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可考虑应用帕利珠单抗或者尼塞韦单抗预防。
上一篇: 支原体肺炎
下一篇: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