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健康处方
2024-08-22 19:16:33 浏览次数: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呕吐、反流、烧心和胸痛,不典型症状包括厌食、拒食、生长迟缓、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等,也可出现食管外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慢性咳嗽、咽部不适、哮喘、营养不良、咽喉炎等,重者可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长期反流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Barrett食管,甚至出现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并不是只发生于患者,正常人也存在反流

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正常生理情况下,由于小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生理学反流,通常出现于日间餐时或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结构进一步的发育成熟,反流现象可自行消失。

需要完善哪些检查?

相关检查包括是腹部超声、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反流监测(包括食管PH监测和食管阻抗PH监测)、高分辨率食道测压、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等,其中食管反流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

如何诊断?

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病是基于症状的诊断,需辅以客观的检查(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反流监测、高分辨率食道测压、内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较轻的症状一周内出现≥2d,中、重度症状一周内出现≥1d,内镜下出现明确的胃食管反流病表现、和( 或) 食管反流监测阳性、和( 或) 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效,即可诊断,相关反流问卷可作为诊断的辅助工具,不伴有明显不适症状的反流不应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无不适症状,但内镜有典型 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等明确表现的,应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当内镜下黏膜无异常,但患者具备典型的和反流相关的症状时,当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什么情况下需要处理?

对于诊断明确的患儿,需对症处理和相应的治疗,对于已明确诊断的患儿同时出现合并症(呼吸道感染、哮喘、消化道出血等)或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

如何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合理饮食,如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避免高脂饮食,少摄入含糖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饭后避免立即平躺或趴卧,睡前2-3小时尽量避免进食。平时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避免受到烟草危害。

如何治疗?

1. 体位治疗:床头抬高30°,小婴儿最佳体位为前倾俯卧位,睡眠时应采取左侧卧位。儿童在清醒情况下最佳体位为直立位和坐位,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及上体抬高。

2. 饮食疗法: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婴儿增加喂奶次数,人工喂养儿可在奶中加入淀粉类食物或进食谷类食品。年长儿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宜。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3. 药物治疗:抗酸和抑酸药,疗程8-12周,无效者可适当增加PPI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识别急重症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频繁呕吐,食欲减退,脱水表现(口渴、眼窝凹陷、少尿、烦躁易激怒、精神差),呕血,进食哽咽及经相关检查考虑可能由反流引起的呼吸困难、顽固不愈的肺炎、咳喘等。


上一篇: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一篇: 儿童功能性便秘健康处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