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动脉导管未闭
2024-08-09 18:20:13 浏览次数: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PDA)是一正常的胚胎组织,连接肺总动脉和降主动脉上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远端的对侧,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80%在生后3个月解剖性关闭。到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与管理

PDA是先天性疾病,治疗是可以通过内科药物治疗促进动脉导管自然愈合或手术根治,以达到消除动脉导管对患儿的肺部、心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健康教育与疾病管理

患儿及患儿家长应尽可能详细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变化规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医生和患者互相配合,以获得尽可能好的疗效。

2.治疗决策:

PDA患儿有两种治疗方案选择,观察或择期关闭动脉导管。治疗决策取决于左向右分流的大小、患儿年龄和体重,以及家属对干预获益(即预防PDA相关远期并发症)与风险的相关选择。如果选择观察,推迟关闭,患儿需要接受定期评估,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及胸片,以监测心脏和/或肺血管改变的征象。而一旦决定关闭PDA,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和体重、PDA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分流程度和症状。

3.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手术以及开胸结扎术。

(1)药物治疗:在早产儿中,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如吲哚美辛和布洛芬)用作PDA关闭的初步干预措施。对于足月新生儿和年龄较大的婴儿,效果不佳。对动脉导管粗大,患儿出现如喂养困难、生长迟滞、呼吸窘迫和发汗等症状的婴儿,建议加用口服地高辛强心、呋塞米及螺内酯利尿治疗,减轻心脏负担。

(2)介入封堵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若体重及年龄适合,介入封堵手术为治疗首选,目前一般采用经股动脉或股静脉入路。患者术后可以完全根治,并可在手术当日或观察一晚后出院。该方式是利用专用封堵器关闭PDA。

(3)外科手术:对于年龄小,体重低,动脉导管粗大,没有介入条件的患儿,亦可选择开胸结扎手术,切口在左侧第三肋间隙,年龄较大患者的切口在左侧第四肋间隙,将动脉导管结扎或离断,以最大程度减少分流复发的风险。

4.并发症:粗大的PDA可以导致严重的肺炎,进而导致心衰,直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长期没有经过治疗的动脉导管还偶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赘生物通常在PDA的肺动脉端聚集,并可使脓毒性栓子在肺中播散,单纯的粗大PDA若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会使肺血管出现不可逆损伤,造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威胁患儿生命。

5.预后:目前无论介入手术还是开胸结扎手术,都是非常成熟的治疗方式,一般病例手术死亡率已经低于0.1%,术后患儿可以完全根治,对于早期动脉导管造成的心脏及肺血管的影响一般也会在术后1月内自行恢复正常,因此推荐动脉导管发现后,还是早期干预为佳。


上一篇: 心肌炎

下一篇: 川崎病

返回

顶部